•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生產工藝 > 正文

貓耳朵制作技藝

來源: 食品飲料百科知識 | By菠菜 2015-08-07 09:30:32 瀏覽(804)

貓耳朵制作技藝

 貓耳朵是山西普遍流行的一種風味面食。貓耳朵歷史悠久,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一書中記載:馎饦,捋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捋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雖然其名不叫貓耳朵,但是其形及做法卻與貓耳朵極為相似。它吃著筋滑利口,制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面粉和澆頭,口味眾多,倍受群眾所喜愛。

 貓耳朵面食在山西民間制作方法多達數十種,名稱各異。如晉中制法是將蕎面揉好后,搓成指頭粗細的條狀,掐成豆大小塊,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小花疙朵,稱為“疙朵兒”,也叫“輾疙瘩”,有的則雙手持之,在面板上搓捻成形。晉北地區人民直接將面條夾在左手無名指與中指之間,用右手掐成小塊面丁后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形,叫作“蕎面疙饦”。山西嵐縣一帶將白面搟片切丁,用筷頭捅捻出小窩,稱為“珍珠疙窩”。在吉縣等晉西南一帶,人們從和好的蕎面團上,用右手拇指與食指掐出一塊,在纖細的高粱稈做成的箅子上用大拇指搓成形,似紡線車上的鐵葫蘆,又稱為“蕎面鐵葫蘆”,多配羊肉炒酸菜而食。制作最精細的要數晉南的搓豌子,用頭籮小麥面粉和成面團,搟片切成四方小塊,先將一對角捏合,再從對合的地方橫捏一下,呈空心元寶狀,如兩粒連在一起的豌豆,故又稱“搓豌子”。

 2008年6月,山西貓耳朵制作手藝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三晉文化的共同財富,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顆明珠。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材 | 核心內容:貓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