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常見知識 > 正文

黃瓜,幸虧有王婆

來源:食品飲料招商網 食品飲料百科知識 | By東仔 2015-01-15 09:19:16 瀏覽(907)

 黃瓜,是中山的一種傳統叫法,現在更多的是稱之為青瓜。兩種叫法都有道理,原因是瓜嫩時為青色,瓜老時是黃色。按自然季節的種植,進入夏天,青瓜便結果可以開始收獲了,如果讓其長到夏末秋初,瓜身就變成了黃色。過去物產不大豐富,舍得將嫩瓜摘下來吃的人不多,大部分還是等到其完全長透了才收獲當菜,故多稱之為黃瓜。今天,種植技術先進,中山一年四季均可產青瓜,大量上市,反而令黃瓜之名陌生了。但是,如果要用真正的老黃瓜煲湯,恐怕還得要待近秋天的時節。如今,全國各地均產黃瓜。黃瓜更是繼西紅柿之后,廣泛存在于中西餐之中的一種世界性蔬菜。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黃瓜還在蔬菜之外,成了夏秋人們零食的水果,許多旅游景區,不乏黃瓜當果賣的小販。

黃瓜,幸虧有王婆

 據說,中國原不產黃瓜,是西漢時期由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故中國最早稱之為胡瓜。后來被國人改稱為黃瓜,有一傳說。五胡十六國時羯族人石勒入主中原,建立后趙王朝,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有一天,石勒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說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后,滿意地笑了。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

 黃瓜在老百姓中深入民心,這又與另一民間傳說有關。有句俗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其意思淺顯明白。據說,王婆,其實是個男人。他姓王,名字叫王坡,只因他說話絮絮叨叨的,做起事來婆婆媽媽的,人們就送他個外號叫王婆。王婆的老家在西夏(現新疆甘肅一帶),以種胡瓜為生。那時,邊境經常發生戰亂,王婆為了避難,就內遷到了開封,在鄉下種起胡瓜來。但胡瓜的外表有刺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認識這種瓜,所以盡管這胡瓜十分清甜爽口,還是沒有人來買。王婆很著急,在集市上傾力向來往的行人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主動請大家免費嘗瓜。但異地的口音及不佳的賣相,買瓜的人還是不多。

 一天,宋皇神宗微服出宮巡視。神宗聽見路上一陣吆喝,推銷的人擋住了去路,便停轎察看。王婆也不知是皇上大駕光臨,見有人停步觀看,便更賣力地向神宗推介他的胡瓜。宋神宗試吃了一口,覺得果然甘甜清香,當下連連稱贊,便問他:你這瓜這么好,為什么還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說:這瓜是西夏品種,中原人不認識,不吆喝就沒有人買了。皇上聽了感慨道:做買賣還是當夸則夸,像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有何不好?皇上的金口一開,不多時,這句話就傳遍了黃河南北,直至今天。

 其實在外省地方,原先也有老王賣瓜,自賣自夸這么一說。但在文革期間,斗私批修的革命熱潮常需引用這句俗語來增強戰斗力,而老王及老某是革命同志的稱呼,為了加強貶義,就把老王統一成了王婆,自此以后,中央文件、報章雜志出現的,都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了,那時的人們時常受警戒或自勉不要當王婆。

 廣東人講國語,大多王黃不分,后來人們更加附會,王婆賣的是黃瓜。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謊言重復一百次就成了真理。幾十年的艱苦革命,令黃瓜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人們日常的重要蔬菜,也許是無心插柳之功吧

 如今,再也沒有人將黃瓜稱為胡瓜了。餐桌上,要是少了黃瓜,日子也不知單調了多少。要不是有了王婆,中國各地也許未必有黃瓜。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材 | 核心內容: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