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經商之道 > 營銷策劃 > 正文

做好細節,銷售就成功了一半!

來源:食品飲料 食品飲料經商之道 | By 小杜 2018-08-23 瀏覽(567)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在一對一的貼身互動、直接交流中逐漸培養、慢慢積累起來的。但有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顧客來到一家汽車銷售店,碰巧銷售部外出搞活動,店里一個銷售顧問都沒有,只剩下前臺接待人員留守。那么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呢?

以下是他們之間兩種不同的對話場景,讓我們來感受并比較一下:

場景一:

顧客:你們這兒還有某某車的宣傳彩頁嗎?

前臺:有。請稍等……(邊說邊從抽屜里摸出一本宣傳彩頁遞給顧客)您要的是這個吧?

顧客:(接過彩頁,隨手翻了翻)對,是這個。謝謝啊!

前臺:您客氣了,不用謝!

顧客:……那好,這個我就拿走了!

前臺:好的。再見!謝謝光臨!

場景二:

顧客:你們這兒還有某某車的宣傳彩頁嗎?

 前臺:有。請稍等。(邊從抽屜里拿彩頁邊和顧客聊天)您說的那種車可是我們這兒最暢銷的SUV車型,看來您對SUV很感興趣呀!

說話間,已將宣傳彩頁遞給顧客。

顧客:(接過彩頁)是啊,畢竟到時候坐在車里的是一大家子人啊!

前臺:是嗎?那么方便問一下您家里有幾口人嗎?

顧客:有六口人呢!我們夫妻倆,兩個上小學的孩子,還有兩位老人。

 前臺:這樣啊!那人口可真是不少,是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呢……您看這樣行嗎?今天不巧銷售部的人都出去搞活動了,展廳里只有我一個人值班。我來給您介紹一下展車怎么樣?我的汽車知識盡管和銷售部的同事相比還有些差距,但對汽車的事兒也略知一二,而且也受過正規培訓。

所以如果您信得過我,我愿意給您提供服務!

 顧客:當然當然,絕對沒問題!再怎么說你們也是專家,我是純外行。至少給我這樣的外行講解,你是綽綽有余啊!

 前臺:您真是太謙虛了。那我就不客氣了,在您面前班門弄斧啦!不過,在給您介紹展車之前,麻煩您把這張表填一下行嗎?

 說罷,前臺又從抽屜里掏出一張顧客信息調查表來,推到顧客面前:是這樣的,我今天接待您,是臨時的。等我們的銷售人員回來之后,我會將您的情況跟他們說一下,讓他們接手和您有關的業務。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應該能給您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您看這樣處理行嗎?

做好細節,銷售就成功了一半!

顧客爽快地應承下來,填好表格遞還給前臺。

 前臺:感謝您的配合,您真是一個痛快人!請跟我到這邊來……前臺將顧客領到展車前,拿出一張名片遞給顧客:我叫某某某,是這家公司的前臺接待員,請多多關照!

 說完,前臺便在展車前開始了熱情、細致的講解,其間顧客時不常地插幾句話,兩個人之間的氛圍格外融洽……怎么樣?看完這兩個對話場景,你有什么感覺?恐怕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顯然,兩個場景中的對話氛圍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熱絡,一個冷淡;一個水乳交融,一個略顯尷尬。

 其實說起來,無論是場景一還是場景二,那位前臺的實務操作都沒有什么問題,都稱得上“恪盡職守”。可是問題在于,場景一中的前臺僅僅做到了“恪盡職守”,沒有往前多走一步;而場景二中的前臺則不同,他不僅做到了“恪盡職守”,而且還往前邁進了不止一步。

 這就是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那位前臺是否真正把顧客當人看了:對場景一中的前臺而言,顧客是沒有人格屬性的,他們是自己的同事,亦即銷售部員工的“私有物”。因此,自己作為一個前臺,只要盡到應盡的職責就好,不應該把手伸得太長,做多余的事情。

 這是“本分”;而對場景二中的前臺而言,顧客顯然是有其人格屬性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誰的“私有財產”。因此,即便由于分工不同,這些顧客最后還是要“轉交”給自己的銷售部同事,但至少在自己接待顧客的時候,這位顧客就是自己的顧客,必須全力以赴、以誠相待,不能有任何猶豫、任何保留。這才是一種專業的表現,是“公司一盤棋”精神的生動體現。

 更何況,這樣的做法還有利于接下來的商務談判進程,有利于促進顧客最后的成交。至少,要比從一開始便將顧客匆匆“打發”走強得多。就像場景一中的那位前臺做的那樣。照那樣的做法,估計顧客走了之后便不大可能再回來了。其性質無異于“趕客”。

與此相似的案例,在售后服務環節也不少見。

 還是以汽車銷售行業為例。一般情況下,客戶去店里做保養或維修時,總會面對一段較長的等待時間。這個時候,百無聊賴的顧客也總會在店里到處走走,東看看、西摸摸,特別是喜歡跑到展廳里長時間地擺弄各種展車。

千萬不要小看顧客的這些舉動,這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商機。

 可問題在于,由于顧客是已購車的售后顧客,店里的員工在面對這樣的顧客舉動時,常常會有不知所措甚至角色錯亂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樣的應對方式才是最佳方式。

這就造成了如下幾種局面:

 即便看到顧客在展廳里擺弄展車,無論是售后還是售前的員工,都不太愿意搭理這種顧客,即便勉強上前接待一下,態度也顯得異常隨意,異常怠惰。

 理由很簡單:銷售部的人不太待見這些顧客,認為這些顧客“戲不大”,反正也沒有什么買車的心思,隨便敷衍一下就行;售后服務部門的人也不太重視這些顧客舉動,認為他們看的是展車,又不是自己負責銷售的周邊產品,因此很難激發出“上前接待一下”的熱情。

 同理,如果這些顧客轉悠到售后部門負責銷售的周邊產品柜臺,而四周卻恰巧沒有售后員工在場的話,售前部門的員工即便看到了這樣的場面,也懶得上前與顧客搭腔,寧可坐視商機從眼前消失。

 所有這些現象,還是對顧客的“物化”本能使然:有戲,就接待;沒戲,就不接待;抑或即便勉強接待,也表現得冷淡敷衍。同理,是我的,就接待;不是我的,就不接待;抑或即便勉強接待,也表現得隨意怠惰。

 總之,顧客依然是沒有人格屬性的存在,沒有真正被當作人看。這種情況,恐怕與店家天天高喊的“顧客是上帝”的口號相去甚遠,也與店家反復強調的“公司一盤棋”的局面完全不沾邊。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核心內容:銷售 細節 | 類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