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武昌市多管齊下 調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11-14 09:24:20 By 小芳 閱讀(752)

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心和重視的話題,對于武漢人來說,美好的是從一碗香噴噴的熱干面和一碗糊米酒開始的。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武昌食品安全的調整。

 但多年來,市場上許多衛生狀況不佳、甚至無證經營的街頭小餐飲,不僅讓市民心煩,也成為監管難點和“盲點”.

為什么會這樣?武昌區食藥監局局長黃道林用“多頭執法”四字來概括。

 以往,食品安全監管有工商、質監、農業、畜牧、商務、糧食、衛生、藥監、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聯合“把守”.

 地里田頭長出來的農產品歸農業部門監管,小作坊里生產出來的食品歸質監部門管,食品進入流通領域后歸工商部門管,到了餐桌上又歸衛生部門管……“九龍治水”,看似分工明確,結果責任被分割成數塊,很難有一家管到位、管到底。

 食以安為先。今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的方針,并要求各地在今年底前完成改革。7月1日,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率先將分局從市里垂直管轄轉變為各區管轄。

 改革大幕拉開,但改革細節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誰來做一個先行者?武昌區扮演起“吃螃蟹”的角色。

根據武昌區機構和職能調整方案,新組建的武昌區食藥監局于7月30日掛牌。

 新組建的食藥監局,整合了工商、農業、質監、衛生等部門的監管職能,對全區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和藥品,實行統一監管。“分段監管”的模式被摒棄,“九頂大蓋帽”變成了一個責任人。

昔日“九頂大蓋帽管不住一張小餐桌”的監管窘境,在武昌區已成為歷史。

 黃道林對楚天金報記者說:“改革的目的很明確,是有效整合資源,實現食品藥品的統一監管,更好地筑牢食藥安全的基礎防線。”

每個執法員每天要跑40個責任點

8月12日,武昌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調整人員交接儀式結束。

 短短12天,新的食藥監局一下從40余人驟增到149人。增加的100余人中,包含原工商局職工90人、經信局涉農管理人員10余名、質監局1人。

 “人員調整是這次改革的‘重頭戲,這一步動作非常大,在全市乃至全國帶了個好頭。”武漢市有關領導這樣評價武昌區的改革。

人員到位后,武昌區食藥監局很快按街道設置了11個食品藥品監督所。

 “如果我們監管的觸角不伸到最基層,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也成了空話。”黃道林還專門提到,“11個監管所的所長和副所長,全部由轉過來的工商人員擔任。這也表明了新的食藥監局對他們的信任,激發了他們在新崗位上的工作熱情。”

 職能增加了,責任變大了,監管范圍更寬了。黃道林介紹,武昌區食藥監局的監管對象共有2.3萬多家,攤到一線執法人員頭上,平均每人在200家以上。以一周為一個輪次,每天至少要到40家自己的責任點去管理和服務,風雨無阻。

 “人手嚴重不夠怎么辦?”黃道林局長告訴我們,建立食品安全領導負責制,局長和局班子成員帶頭上街執法,“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一抓,難度小多了”.

 食品藥品檢測中心,每天也是忙忙碌碌。7個人分成兩班,一班去市場采樣,一班在實驗室里檢測。“沒合并過來之前,平常每周抽檢80個批次左右,現在要求不低于100批次,7月至9月高峰期,每周不得低于200批次。”年輕的美女檢測師秦海燕拿著檢測登記簿對我們說。

一個窗口辦證一個電話號碼受理

 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職能的調整,意義絕非僅僅打通“一個鏈條”那么簡單,它同時也是行政審批改革在江城的一次深入探索。

 武昌區食藥監局副局長李新紅用一個數據表達她的觀點:目前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多達89部,為何這么多法規管不好老百姓的餐桌?缺乏相關的責任主體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職責分散,政出多門。

 機構調整后,武昌區食藥監局將所有16項行政審批業務全部歸并在一個部門,市民辦理相關業務,在一個窗口能搞定。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武昌區政務中心四樓的食藥監局辦事窗口,7個窗口排成一行。工作人員劉云鈴告訴我們,只要涉及食品藥品經營辦證方面的業務,在這7個窗口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一次性辦完。

 來自江蘇徐州的馮建華想開家炒貨店,按照以前的程序,他先要去質監部門辦理小作坊食品加工備案,還要去工商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昨天,他在劉云鈴的窗口,不到5分鐘便把手續全部搞定。

對消費者來說,關于食品藥品的舉報投訴,如今更便捷了。

 過去,消費者遇到食品藥品的質量和衛生問題,分不清該找誰。投訴中心工作人員孫濤舉例說,一些普通食品故意貼上保健食品“標簽”,價格陡增好幾倍,執法人員上門后卻很難查處。因為保健食品歸食藥監部門管,普通食品歸工商部門管,涉及部門之間辦案的移交,程序繁瑣。如今,消費者只要認準食藥監局一個部門,記清一個電話號碼行了。

一個“老工商”的奇妙轉型

 8月份機構正式調整后,武昌區繼續保持食藥安全零事故,小餐飲整治成效目前位列全市,行政審批事項提前辦結率也保持在99%以上。

 聲譽傳開了,取經的人也來了。大刀闊斧改革后的武昌區食藥監局,接待外省兄弟單位的考察來訪也多了起來。“外地同行最關注的,主要是人員編制、機構設置問題。”黃道林局長介紹:“當然,還有小餐飲整治這樣的老大難問題。”作為全區食品安全責任部門的一把手,黃道林將2/3的人力投向小餐飲整治這個最艱難的堡壘,并要求所有監管人員都要積極轉型。

 自從穿上印有“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字樣的制服后,身材高大的羅慶軍,感覺自己除了加班多了,性格也變得細膩起來。在煨湯館,他提醒老板彭開來注意下水管道疏通,保持用水清潔;在饅頭店,他提醒老板黃古新,不要將食品暴露在露天貨架上;他還將轄區數十位餐飲老板帶到尚崇陽的“放心粉面店”,組織參觀學習,形成衛生樣板……

 從工商執法者轉型為食藥監管員后,羅慶軍還沒有完整休息過。在食品安全的監管上,他感到自己又往前邁進了一步。自己以前有多年工商執法經驗,現在監管職能整合后,不論是在食品加工、銷售環節還是在后期的消費環節,他感覺自己都能使上勁了,“這種感覺,有些奇妙”.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品安全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