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如何讓消費者免除對食品安全的恐懼?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06-08 09:05:58 By 菠菜 閱讀(648)

 “涕滅威”西瓜、“乙草胺”草莓、“套藥袋”蘋果……一個個關于農藥殘留的新聞,讓公眾聞之色變,更讓很多農產品產地和農戶遭受當頭棒擊,恍如災難。夏日漸近,各色瓜果蔬菜集中上市,有“毒”傳聞是否又將如影隨形?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是否一定不合格?權威專家的解釋是:農藥殘留并非傳言那么可怕。

 當下,公眾“談食色變”,有人認為食品安全是“人為炮制”,劍指個別媒體嘩眾取寵,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大做文章。如今,權威專家又發聲解釋,“有毒”食品并非傳言那么可怕,言外之意是,我國市場上的各色瓜果蔬菜總體還是安全的。

細聽這些專家的權威解釋,公眾真的不必動輒對食品安全而感到恐懼。比如,十年前,高毒農藥在農藥中所占比例接近30%,現在還不到1.7%。而且農藥殘留和農殘超標是兩個概念,殘留不代表對人體有害。食品含有致癌物質也不等于一定致癌。

 此前我們說吃什么東西不安全,大多是口口相傳,或是微博、微信傳播……這類信息到底是真是假,確實不好簡單判斷。所以,人們對此多是半信半疑,最終,缺少專業科學知識的公眾也只能“寧可信其有”,甚至以訛傳訛了。但是,國人“談食色變”絕不僅僅是因為權威專家的解釋少所造成的,消費者更傾向于把他們接收到的信息當真,甚至對負面的消息更容易相信,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據權威報告顯示,多年來出口食品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合格率,而國內食品的合格率卻在90%左右。相對于我國龐大的食品市場、品種浩瀚的食品品種以及13億人每天的消費量,相對應地,不合格的食品數量注定也是“海量”的。出口食品合格率既然能達到近百分之百,國內食品為何卻達不到?

 二是有些食品“有毒”的新聞并非空穴來風。筆者老家在農村,家人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但他們都告訴我,喝茶要先洗茶,因為種茶打藥太多;少吃豬肉,因為農民喂豬,喂食瘦肉精,且為了預防疾病,經常讓豬喝青霉素。他們給我送的花生油都是“”—辟出一塊地,專門種不用藥的花生用以自食。“自己種的糧食自己不吃”這樣的新聞不絕于耳。

 三是一種農產品是否“有毒”不僅在于農藥殘留是否超標,還在于種植的土地或灌溉的水是否被污染。基層監管部門的技術人員少、檢測設備匱乏,檢驗農藥殘留是否超標,基層心有余而力不足,監管不力是很明顯的。

 可見,為確保舌尖的安全,讓公眾免除對食品安全的恐懼,僅有專家們的權威解釋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在于農副產品要長期經得起公眾的質疑和科學的檢測。比如,種植瓜果蔬菜的土壤和水源是否安全?基層檢測是否全面覆蓋,且其合格率是否力求與出口產品看齊?曾有報道稱,一根大蔥要出口日本,必須進行200多項農殘檢測……試想,國內的食品如果要經過如此審慎和嚴格檢測,誰還敢濫用農藥、種植出“有毒”食品?公眾又焉能動輒“談食色變”?一句話,行政監管缺位、無為,才是公眾對食品安全恐懼的真正原因。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品安全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