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三本書致使美國加快建設食品安全監管系統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04-09 08:52:29 By 東仔 閱讀(721)

《屠場》(又譯《叢林》)

《屠場》(又譯《叢林》)

引起的食品革命

 “食品加工車間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腐爛了的豬肉、發霉變質的香腸經過硼砂和甘油處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鮮肉和著被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這樣的食品制造,讓人想想惡心。這是《屠場》所描寫的20世紀初美國食品工廠的真實場景。

 《屠場》是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1905年在雜志上連載的小說,1906年成書的一本早期作品。該書直接推動了美國政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促成美國食品安全狀況不斷邁上新臺階,催生了美國食品安全守護神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傳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這里時,羅斯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中國一個有名的網站“擲出窗外”來源于此)。

 這本小說是以立陶宛來美移民的日格斯一家在肉聯廠打工的悲慘生活為主線,揭露了肉聯廠工人們的非人道的勞動狀況。《屠場》出版后,對現實的影響遠遠大于其藝術貢獻。辛克萊后來曾此調侃,“我想打動公眾的心,不料卻擊中了他們的胃”.

 這本書的出版對當時的市場產生了很大影響。1906年2月,此書一問世,美國國內肉類食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歐洲削減一半從美國進口的肉制品,美國整個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而書中暴露的美國肉品加工行業的種種內幕,在新生的城市中產階級中,引發了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強烈反應。羅斯福看過此書后,專門約見了作者辛克萊,并責令美國農業部調查肉聯廠的情況。調查的結論是“食品加工的狀況令人作嘔”.

 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當年6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了兩部聯邦法律:《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并建立了以化學家威利博士(Dr.Wiley)為首,共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ederal Drug and Food Administration,FDA)的雛形。

《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

引起關于化學農藥的革命

 “春天是鮮花盛開、百鳥齊鳴的季節,春天里不應是寂靜無聲,尤其是在春天的田野。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會注意到,從某一個時候起,突然地,在春天里不再聽到燕子的呢喃、黃鶯的啁啾,田野里變得寂靜無聲了……”

 《寂靜的春天》,由美國女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在1962年出版。該書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并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

 卡遜在大學里學習生物專業,后進入研究生院繼續學習海洋生物學,成為當時鳳毛麟角的女生物學家,并供職于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服務局。早在1945年,卡遜接觸到了大量有關合成化學農藥DDT副作用的記錄。她比常人更早地了解到:1958年,全美已有超過100萬英畝的土地被噴灑了強殺蟲劑Dieldrin和Heptacblor(兩種有機氯農藥)。

 1958年1月,卡遜接到一封朋友的來信。朋友在信中描述了一個小鎮的春天如何異乎尋常的安靜,聽不到了鳥鳴,感覺不到任何自然的氣息。她堅定了寫《寂靜的春天》的決心,經過4年的大量準備,書稿終于在1962年完成。

 和《屠場》的命運類似,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這本書。在朋友的幫助下,最初從1962年2月開始在《紐約客》(Newyorker)雜志上連載,直到同年10月才正式以書的形式出版。書中以扎實的數據和資料,嚴肅地指出人類不加選擇的濫用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合成制劑,將會危害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過污染食品、空氣和水,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她還提出了人類如何認識和處理與自然的關系這一話題。意識到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以及技術進步的局限性,她試圖從生態學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陳述問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眾普遍接受的環境保護的理念在當時還屬于“驚人之語”.加之她主張減少化學合成制劑的使用,直接觸及了化工巨頭的利益。他們不惜花費數十萬美元雇用科學家發表文章,猛烈批評、挖苦和嘲笑卡遜的見解,詆毀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一些文章甚至還大肆渲染她一直獨身的事實,對作者進行人身攻擊。

 激烈爭議中,該書得到了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重視。卡遜于1963年出席了國會的聽證會。肯尼迪在國會上討論了這本書,并授意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PSAC)對殺蟲劑問題展開專門調查。

 結果,卡遜關于殺蟲劑潛在危險的警告被確認,一些企業和官僚被起訴。美國國會開始重視起來,成立了個農業環境組織。

 這本書使相關立法得以通過,從而禁止美國國內再生產和使用農藥DDT(但是仍然可以在海外銷售)。DDT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殘留性很強,即使是在美國禁用多年后,仍不時有報道說在某些動物體內甚至人體器官中檢測到它的存在。

 197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環境政策法案(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成立了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簡稱EPA)使環境保護不僅有法可依,也有了執行這一使命的實體。

 這一些成卡遜再也無法看到,在1964年4月14日,年僅56歲的她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在她去世后,1980年美國政府追授她美國對普通公民的榮譽--“總統自由獎章”.

 在《穹頂之下》中,柴靜表達人類和環境污染的全世界的抗爭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的影像,那是卡遜,“除非我們能夠更好地把這些化學品控制起來,不然我們面對的將是災難”.

《快餐王國》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和快餐文化的反思

《快餐王國》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和快餐文化的反思

 2001年出版的《快餐王國》至今不能讓人忘記,因為他的出版而引起很大的社會輿論,不僅推動了美國政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還促成美國食品安全不斷邁上新臺階。

 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美國食品安全的問題表面上得到較好解決。但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美國三分之一的成人超重和三分之一的兒童肥胖。、

 在的美國,食品問題一步步演化為突出的公共健康問題。轉基因食品、荷爾蒙和其他各種添加劑開始出現。誘人、漂亮的外形下面,食品安全,仍然是一個問號。

 出版于2001年的《快餐王國》一書充分繼承了扒糞新聞寫作的傳統。作者艾瑞克?世洛舍的核心觀點是,《屠場》一書已發表近一個世紀,但大工業化食品生產改變甚小,甚至隨著壟斷程度的加深,工業化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全書詳細講述了麥當勞成功的神話。以麥當勞為代表的美國快餐文化最初伴隨美國西部開發、高速公路網的延展和大工業農業的發展而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1979年,麥當勞公司的主席弗里德?特納靈感突顯,發明了無骨的麥樂雞(McNuggets),一改過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雞而且過程繁瑣的缺點,使吃雞成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麥當勞在該產品推出市場后迅速成為美國第二大雞肉購買者,僅次于專門銷售雞肉產品的肯德基公司。很快,1987年美國禽肉消費量次超過牛肉和豬肉成為大肉類,近幾年禽肉占到肉類總消費量的44.2%,居各種肉類的首位。

 如果說辛克萊的書促使人們關注禽肉動物如何被屠宰和加工的環節,到了《快餐王國》的當代,食品的大工業化生產沖向了新的高度。快餐文化成為美國文化的代表,美國人平均將90%以上的食品開支花在購買加工過的食品上。

 在美國,看似簡單的“吃什么”問題背后,隱藏著巨額的利益博弈。快餐食品的低價完全不反映真實成本,它將對健康、環境和廉價勞工的成本都外在化,轉由整個社會來承擔。由此帶來的肥胖和各種心血管疾病給公共健康帶來了很大危害,使美國公共醫療和保險體系不堪重負。

 但食品生產巨頭們為維護利益,不惜花費巨資砸在各種廣告和公關活動上,甚至日益將目光投向消費力漸漲的未成年人身上,誘發其沖動型購買。美國政府對玉米、大豆等少數經濟作物的高額補貼,使少數食品加工公司控制了美國的整個農業。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標注和限制,也因為這些大公司的阻撓,從未像歐洲和日本那樣進入立法程序,更遑論在現實中貫徹。

 考慮到轉基因食品等新領域落入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環境保護署的“三不管地帶”,艾瑞克在書中建議:美國國會應該成立一個新機構,賦予它足夠的權威,全權負責和統領食品安全的各個方面,捍衛公眾健康。

 《快餐王國》的出版,引發了美國公眾對食品安全和快餐文化的深刻反思。近年來日益普及的有機食品風潮,正在引導著美國公眾向更健康的飲食結構轉化,推動美國的食品安全邁上更高的臺階。

 綜觀美國食品安全走過的世紀之路,這幾本書宛若珍珠,在每一個關節點上綻放理性和社會關懷的光輝。而更值得嘉許的是美國公眾輿論與政府及立法機構的良性互動。雖然新問題不斷出現,但美國人至少不再像我們那樣,整天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發愁了。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品安全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