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國際食安建設一路走來 幾經風雨幾度春秋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04-07 09:07:44 By 東仔 閱讀(825)

2015年的315晚會如期而至,在此之前的數屆315晚會,揭穿了各種騙局和黑幕,為消費者帶來了健康、有序的消費環境,同時也維護了公平公正,而315晚會也在這條為消費者維權的路上不懈地奮斗著。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部首先推出現場直播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之后數年的315晚會一直為消費者提供著消費維權方面的幫助,同時爆料著令人意想不到的騙術與黑幕,2008年歲末,三鹿毒奶粉事件,以及2014年315晚會曝出的澳妙可奶粉篡改保質期、廣琪貿易公司售過期食品原料等事件都令消費者在膽戰心驚的同時感受到食品安全治理的燃眉之迫切。

 3月15日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世界各國消費者的維權利器,根據資料顯示,該節日最早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在315晚會上,消費者了解到許多黑幕、陷阱,其中食品消費作為基本消費,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當下,自然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很多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安全心存疑慮的同時,將眼光放在了進口食品身上,殊不知國際食品安全建設經歷了幾番風雨。

國際食安坎坷歷盡

 國內食品安全的治理雖已初見成效,卻也長路漫漫。而國際食安建設一路走來也是歷盡艱辛,坎坷無數。

 食品安全治理作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全球性問題,各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經濟發達、法制完備的歐盟也未能幸免于難,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變質飲料、瘋牛病牛肉、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層出不窮,也暴露了其食安建設的弊端與漏洞。

 其中震驚世界的瘋牛病牛肉事件作為其食安建設中永遠的傷痛,被之后的食安建設工作者牢記心中,引以為鑒。1986年,英國開始出現瘋牛病案例,1996年3月,英國政府宣布雅氏病患者與瘋牛病有關,隨之而來的則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談牛色變,在之后的幾個月中,歐盟多國的牛肉銷量下降70%,2001年,瘋牛病又在法國、比利時、德國肆虐,造成35萬工人失業,政府為此承擔了每年上百億歐元的經濟損失。該病不僅改變了歐洲居民的生活習慣,還制造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也讓歐盟各國認識到食安治理的重要性。

 時至,瘋牛肉危機或已慢慢淡出消費者的視野,而2013年的掛牛頭賣馬肉,又一次揭開了消費者尚未愈合的傷疤。2012年12月,愛爾蘭食品安全局報告稱在牛肉中發現馬的DNA,愛爾蘭、荷蘭、羅馬尼亞等歐洲多國卷入馬肉丑聞,摻雜丑聞隨后蔓延至整個歐洲。

 2013年2月,ABP食品公司旗下4家公司被指控蓄意摻雜。法國一家公司則被檢出在其牛肉產品中摻有60%-的馬肉成分。在牛肉中摻雜馬肉通常被認為是食品欺詐行為而非食品安全問題,但加拿大和美國馬類常用獸藥保泰松,過量情況下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尚未證實。

 2013年2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官員表示,歐盟正擬訂方案,要求所有成員國對加工牛肉開展脫氧核糖核酸(DNA)抽檢,以消除馬肉風波憂慮,恢復消費者信心。2013年2月14日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消息稱,在屠宰的部分馬肉中發現止痛藥成分,這些馬肉可能已進入食物鏈。

 該事件受到了廣泛關注,有業內人士表示,掛牛頭賣馬肉是一種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在牛肉產品中摻雜馬肉、豬肉,或許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威脅,但是對消費者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其影響或將更加持久。

 不論是瘋牛病牛肉事件,還是牛肉產品摻雜馬肉事件,都折射出歐盟等國食安建設過程中的困難重重,這之中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監管缺位也是眾多問題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在瘋牛病牛肉事件爆發時期,當時的歐盟食品安全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則是缺乏一部所有成員國必須共同遵守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在事件發生及蔓延時,各成員國都是按照本國的食品安全法律處置。歐盟委員會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導工具,并未實施正確、及時的處理措施,使得各成員國各自為戰,最終導致事件擴大化。

 另一方面,歐盟缺乏一部統一的食品安全危機應急處理與預警分析的行動機制。20世紀70年代后期,歐盟逐步開始在其成員國中間建立一些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反應的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上,由于法律的嚴格限制和歐盟一體化不斷擴大的因素,這些措施覆蓋面有限,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在瘋牛病事件過后,歐盟各國開始構建一系列的統一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首先是制定了一套統一、完善和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法規。歐盟對原有的相關制度進行了改革,2006年1月,又頒布實施了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新法規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物鏈,實現了從最初級原料、生產加工環節、終端上市產品到售后質量反饋的無縫隙銜接,對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物、轉基因生物、食品鏈污染和動物、植物衛生等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薄弱環節進行了重點監督。

 新法規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場準入的標準,增加了食品安全的問責制,強化了對不合格產品的召回制,更加注意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法規要求所有成員國必須無條件遵守,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出現在歐盟市場上,無論是哪個成員國生產的,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其市場準入資格。法規對歐盟以外的生產的食品也做了明確規定,所有進口食品的安全與質量必須滿足歐盟食品法規的要求,否則不準進入歐盟市場。

 不僅如此,歐盟于2005年在意大利正式掛牌成立了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由該局統一統一負責歐盟境內所有食品的相關事宜,根據科學依據做出食品危機風險評估。

 據了解,在此基礎上,歐盟還建立了及時快捷的信息發布制度。信息經過審核和評估,以誠實負責的態度向消費者說明情況,并告之歐盟所采取的與風險規模相適應的措施,提醒消費者注意加強自我保護。

 在信息交流方面,歐盟積極歡迎非政府組織和普通公眾的參與與互動。此外,歐盟還加強了與聯合國有關組織、環歐接壤地區以及美國與中國等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國際合作。

 在歐盟對食品安全如此重視的情況下,食安問題仍然難以根治,掛牛頭賣馬肉事件暫且不提,2006年發生的被污染巧克力事件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仍記憶猶新,吉百利史威士公司作為一家享譽全球的跨國公司,是當時全球第三大軟飲料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糖果生產經營公司,如此多的光環下,卻滋生了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吉百利公司在英國赫里福德市馬林布魯克的工廠管道泄漏,導致清潔設備污水污染了巧克力。在事件發生后,該公司并未及時向有關當局通報,并試圖隱瞞此事,但終究隱瞞不住,42人因食用被沙門氏菌感染的巧克力而發生食物中毒,隨后,吉百利公司宣布召回100萬塊巧克力。作為英國家因食品安全問題走入法庭的食品巨頭,吉百利公司被伯明翰當地法院判決罰款147萬英鎊。

日本曾經的苦痛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頒布,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歐洲的食品安全治理已見成效,而世界其他也已將食品安全問題作為全球性問題來看待。其中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極高的日本,在食品安全建設過程中也是經歷了不少苦痛。

 日清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山田敏廣表示,我非常認同日清食品創始人安騰百福的名言食乃圣職,從事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神圣的職業。對食品企業來說,向市場提供安全安心的產品是最重要的承諾。在談及日本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曾經經歷的苦痛時,山田敏廣表示,日本在過去也出現過很多食品安全違規超標的情況。但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后,如本整體上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列入規定清單的有毒物質之多為世界之最。

 1955年的森永奶粉事件,被稱為日本曾經的痛,時至,仍被視為食品安全問題的頭號事件。該事件源于森永德島工廠的一次作業,在加工奶粉時使用的添加劑是幾經倒手的非食品用原料,其中砷含量超標,導致12000余名兒童砷中毒,131名兒童死亡。多名受害者至今仍患有腦麻痹、癲癇等后遺癥。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國內的三鹿奶粉事件,為了節約成本添加工業原料,致使多名兒童身心健康受到傷害。不僅是三鹿奶粉事件和森永奶粉事件如出一轍,近年來,在我國屢見報端地溝油事件,也成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殺手,而據資料顯示,20世紀60年代,日本也曾出現過地溝油危機。當時日本企業將地溝油提煉后,由于當時《食品安全法》過于嚴格,無法獲取利潤,便與黑心廠商合作,用此油制成食品出口臺灣,造成了極大影響。日本政府吸取該事件的教訓,現在日本的地溝油都由專業公司進行高價收購,將蓖麻油根據一定比例加入地溝油中,將其變為致人腹瀉的毒油,將地溝油罪惡源頭扼殺在搖籃里。

 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日本的食品安全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食安事件仍難以杜絕。從2000年6月開始,近半個月時間里,日本關西地區共有1.4萬人因飲用雪印乳業公司生產的低脂牛奶而中毒。這起食安事件的起因則是在3月31日,雪印公司設在北海道的工廠在停電3小時后重新啟動生產線時,對其加熱器中的牛奶并未作廢棄處理,從而造成病原性黃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而產生毒素。這批有毒奶粉造成大阪分廠在6月21日至28日期間生產的低脂牛奶受到污染。

 在該事件發生后,雪印乳業公司對危機處理不力使得消費者極為反感,經營不善的雪印牛奶工廠不得不宣布倒閉。

 在此之后,日本政府出臺了《修正JAS法》,在法律上強化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但成效并不明顯,食安事件仍在繼續,事實證明,食品安全事件不單需要法律的約束,也需要生產廠商的自律,以及監管部門嚴格、到位的監管。

一本小說揭開的美國食安建設史

 1905年,厄普頓辛克萊爾的小說《叢林》首次以長篇連載的方式發表,在這本小說中,對芝加哥的肉類加工廠艱苦且極其不衛生的工作條件進行了相關描述,一經發表,便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下令,在1906年對肉類加工行業展開正式調查,通過推行《肉類加工法案》及《純凈食品和藥品法案》,為食品加工制定了新的加工標準。

 食品安全問題也在困擾著美國的消費者,托普斯肉制品公司這家以專營牛肉聞名,從事這一行67年之久的公司,在2007年9月召回2170萬磅含大腸桿菌的速凍漢堡后,宣告破產。

 時隔兩年,美國一家花生公司因在其生產的花生醬中發現了沙門氏菌而遭到指控,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沙門氏菌已導致9起死亡案例,677名消費者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一方面來看,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花生醬后直接可以食用,一般不會存在變質、細菌滋生等問題,但是如果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工程序有誤,則會加快病菌的傳播。在這起花生醬事件中,約有1800件商品下架。沙門氏菌不僅存在于花生醬中,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于2009年3月提醒消費者不要食用開心果,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沙門氏菌。而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稱為美國歷史上的雞蛋召回事件的罪魁禍首還是沙門氏菌,2010年8月,全國范圍內爆發的沙門氏菌病毒被查出源頭是萊特郡雞蛋公司和希蘭代爾農產兩大雞蛋廠商,兩公司主動召回5億枚問題雞蛋。但其造成的影響卻難以挽回,同年6-7月,疾病防治中心每周都會接到200多份病例,比歷史同期平均水平還要高出4倍。

博采眾長 推陳出新

 近年來,不論是發達還是發展中,都面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挑戰,發展中面臨著化學污染和生物污染雙重考驗,而發達則是面臨著新工藝、新技術在食品工業應用中產生的食品污染,其中生物污染占較大比重。

 世界各國在食品安全建設中都經歷了陣痛與成長,部分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而有些和地區則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系統。

 日本在食安建設過程中,較為重視食品流通環節,為每份食品建立相應檔案,在日本,蔬果、肉制品的生產者、使用的農藥、使用次數、收獲和出售日期均記錄在案,為每種農產品記錄一個身份賬號,方便消費者查詢、驗證。而在德國,食物的可追溯原則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消費者在超市中購買雞蛋,每一枚雞蛋上都會有一個編號,消費者可以根據編號所顯示的信息進行選擇。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也可以根據編號追溯源頭,找到原因。2010年12月,德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在部分雞蛋中發現超標的致癌物質二惡英,通過對問題雞蛋的調查,將焦點鎖定在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州的一家飼料原料提供企業身上,這家公司將受到工業原料污染的脂肪酸提供給生產飼料的企業,導致下游產品二惡英超標。在此之后,德國政府隔離了4700個受波及的養豬場和家禽飼養場,強制宰殺超過8000只雞。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除了食品中可追溯的應用,部分則是以食品造假將狠招重罰的策略,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2004年6月,韓國曝出垃圾餃子事件,此后,韓國《食品安全法》隨之修改,規定故意制造、銷售劣質食品的人員將被處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國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有關責任人將被處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銷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內將被禁止在《食品衛生法》所管轄的領域從事經營活動。另外,還附以高額罰款。

 有媒體曾經報道過,在法國巴黎的超市中,超市工作人員每天晚上關門前都會把第二天將要過期的食品扔掉,如果店內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商店得停止營業。

 在國際食品安全的建設之路上,世界各國或用重典,以嚴格的法律約束食品生產廠商,杜絕食安事件的發生,或注重流通環節安全,避免食品在流通過程中受到污染、導致食品變質,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形成威脅,在流通環節食品全程可追溯也是食安建設的一大助力。對于食品安全這個全球性問題,世界各國仍需加大法制約束力,提高生產者的整體素質,對待食品造假、生產不合格食品的企業應施以重典,予以重罰。監管部門在檢查、監督過程中,也應做到依據法律條文進行嚴格檢驗、審核,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證,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全球食安建設朝著綠色、良性的方向發展。

 而我國的食安建設也在不斷深化、發展中,世界各國食品安全建設過程中的遇到的險阻,總結的經驗,以及采取的措施都對我國食安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全球食安建設的大趨勢、大背景下,各國的食品安全體系也將愈發完善。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品安全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