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發達國家是怎樣保證食品安全的?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10-27 08:32:01 By 小芳 閱讀(692)

 安全問題一直是困擾著民生的大事,我國地區分布比較懸殊,針對食品安全的管理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發達是如何保證食品安全的。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和創新方面與發達仍存在較大差距。“發達在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管體系之后很少出現比較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先國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外,很多行業協會、商會起到很大作用,食品企業如果觸發食品安全紅線會被孤立起來,壓力很大。而對比國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夠嚴格,企業違規成本不高,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之一。

食品安全

美國: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協同監管

 美國作為較早開展食品追溯標準化工作的和地區,已經建立起以預防、控制和追溯為特征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使得食品安全生產受到全程監控。

 集中、高效、針對性強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美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主要由多個政府部門和其他民間機構組成,這些部門和機構在制定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食品質量安全教育等方面各司其職,形成了一個對食品質量安全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

 嚴厲的處罰和有效的食品來源追溯體系對食品企業形成有力的威懾。上有嚴格監管,下有激烈競爭,若被查出食品質量安全有問題,生產商或銷售商都會受到處罰,且要花巨額費用召回相關食品。

德國:層次分明的分級監管模式

 德國及歐盟在涉及制定食品安全的有關法律、法規時,緊緊圍繞著“保護消費者健康,僅允許生產和提供安全的食品;保護消費者不受欺騙,嚴防欺詐行為;維護消費者知情權,向消費者提供實事求是的信息”這三項目標。

 德國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通過建立層次分明的食品安全分級監管模式,構建起相互合作、統一協調的八大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即法律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監督管理體系、質量監測體系、質量認證體系、質量追溯體系、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職業教育體系等,并在管理者、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共同執行與自覺遵守的意識,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

日本:監管措施注重科學手段

 日本食品安全法律監管基本理念形成了食品安全監管重心由食品衛生向食品安全轉變;國民健康至上;全程監控(HACCP體系)以及重視科技的四大理念。

 此外,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形成了體系化創設。日本重新調整了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設置及相關職權的配置。其中,食品安全委員會享有統籌指導職權,主要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的收集、統計、分析和食品安全政策等工作;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享有具體的行政執法權限,相互配合,共同對農業、畜牧業、進口食品等食品安全領域進行監管;消費者廳為補充,主要處理與消費者相關的食品安全保護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食品安全監管措施注重依托科學手段進行監管。代表性的監管措施體現為風險分析方法的引入、食品身份識別制度的建立、食品添加劑肯定列表制度的建立以及嚴格的食品標識制度的實施。

中國:加強企業自律和政府監管

 反觀國內,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問題在于企業自身。“企業的觀念、行為、自身素質都要提升,同時相應的監管措施要跟上,這樣才能綜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李先國說。

 他同時指出,首先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是最主要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嚴格,企業違規成本不高,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規的相關標準,處罰措施要更加嚴厲。其次要加強執法。層面一強調,查處力度比較大;但是平時的監管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情況,特別是自由市場、個體經營方面,一旦監管放松,會有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出現。第三是行業自律方面。“在國外,很多行業協會、商會會起到很大作用,一旦出現違規行為,行業內會把企業孤立了,企業的外部壓力會增大”。第四是加強媒體監管。“我們現在沒有企業的誠信記錄,如果企業的誠信記錄在公開的媒體或者行業主管部門里可以查到的話,那企業的違法行為會收斂很多”。

 “當然,具體的細節方面需要學習發達依靠的管理制度、具體的法規條文去落實。”李先國補充說,落實的過程會比較艱難,但還是要循序漸進。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品安全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