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常見知識 > 正文

養生保健防忽悠手冊

來源:中國食品飲料招商網 食品飲料百科知識 | By東仔 2014-10-28 08:33:50 瀏覽(690)

 當我們像追星一樣追隨著各類養生專家吃生茄子、喝綠豆湯,到頭來卻發現專家是在逗你玩;當我們像小學生一般認真地學習網絡上的各種養生大法,沒過多久卻發現這原來是某保健品的軟文廣告在如今這個信息成災的時代,沒有點兒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還真難免會被謠言給忽悠了。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該如何識別錯誤信息乃至謠言呢?跟我們來學習一下《養生保健防忽悠手冊》吧!

營養信息的評價

 對于營養信息的評價,中國農業大學的范志紅博士介紹過美國的5項原則,這些原則對中國大眾理性評價營養信息同樣適用。當不確定某條營養信息是否科學時,不妨先從如下5個方面打個問號:

1信息是否合情合理?

 錯誤的信息往往不夠合情合理,它聽起來好到讓人難以置信,并非建立在人們通常接受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科學理念基礎之上。

2信息是哪里來的?

 探求下信息的來源,是屬于政府的推薦文件還是健康專業人員的忠告?是一項發表在正規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成果,還是僅僅是個人意見或體驗?抑或是來自新聞故事或廣告促銷?來源是否可靠,應該作為你采信這條信息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

3相關研究設計是否嚴格規范?

 這條信息如果來自實驗研究,那么研究的規范性是需要考慮的。比如實驗設計有沒有適當的對照?研究對象是否恰當,是否隨機分組?是否采用單盲研究或雙盲研究,對照中有沒有設計安慰劑研究?有沒有數目足夠的研究受試者,以獲得可靠的結果?對試驗結果的解釋是否正確?研究的重要性有沒有被夸大?這些都影響到營養信息結論的科學準確性。

4該信息能否用于人類?

 該研究是否使用實驗動物?實驗中所用的食物和營養素的量與人類膳食的數量是否一致?研究結果是否可以外推到人類健康上?要知道,由某些動物實驗或人體體外實驗結論并不能直接推導出人體試驗的結論,因此,了解研究實驗對象是對信息進行判斷時需要考慮的原則。

5誰會從信息中獲利?

 這條營養信息的傳播會產生什么樣的商業結果?比如,是否對銷售某一種商品有格外的好處,是否會讓雜志封面或者報紙標題顯得更吸引人?

謠言形成的路徑

 了解錯誤營養信息形成的路徑,可以幫助你避免對錯誤信息誤聽誤信。范志紅博士分析指出,錯誤信息的形成通常經由下面幾種路徑:

路徑1 邏輯推理錯誤,前提事實錯誤

 A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其中明顯存在邏輯推理錯誤。牛奶是牛喝的沒錯,但牛奶也是富含多種營養的食物,當然適于人類飲用。

B菠菜與豆腐同煮導致腎結石,屬于邏輯錯誤,其問題是把鍋等同于了腎。

C發達國家都不用微波爐,因此微波食品不安全,屬于前提事實錯誤微波爐在發達國家普遍使用。

路徑2 聳人聽聞以吸引眼球,斷章取義以簡化傳播

有些說法是為了吸引人眼球或傳播時簡短方便而被掐頭去尾或夸張化,從而變得失實走形。

女性不能吃水果,原形可能是體質虛弱的女性在生理期和產后不宜大量吃特別冷涼刺激的水果。

路徑3 推銷信息誤導商業對手戰爭

A自來水煮飯會致癌,這可能是銷售純凈水或凈水機的企業為了推銷自家產品的說法。

 B黃豆泡一夜會產生黃曲霉素,也是信息誤導,主要源于銷售干法磨豆的豆漿機企業對濕法磨豆的豆漿機的競爭排擠性說法。黃曲霉素是難溶于水易溶于油的,所以黃豆泡在水里一夜不會產生黃曲霉素。

路徑4 國情不同卻照搬結論,知識版本陳舊而沿用

 A鈣片補鈣會導致腎結石,這一說法適用于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則不適用。西方發達國家居民攝入的乳制品特別豐富,膳食鈣的日平均攝入量已經超過800~1000mg,再補充鈣片,可能會增加結石的風險;而我國居民的膳食鈣的日平均攝入量僅400mg,離推薦攝入量800mg距離還很遠,通過食物很難補充足量,當然需要通過吃膳食補充劑(鈣片)額外補充,所以,鈣片補鈣會導致腎結石的結論對我國大部分居民就不適用了。

 B腎結石患者不能吃富含鈣的食物,屬于知識版本陳舊未更新。以往的研究認為,腎結石患者要控制鈣的攝入量,需限制富含鈣的食物,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發現,腎結石患者從食物中攝入鈣并不會影響病情。

路徑5 以偏概全錯誤解讀

 A牛奶空腹喝有害,源于以偏概全。乳糖不耐受者空腹喝牛奶容易加劇吸收不良、腸胃不適等,對于沒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空腹喝牛奶,營養完全可以吸收利用。

 B喝紅葡萄酒能預防心臟病,其解讀存在偏頗,忽略了前提條件。完整的研究結論應該是成年女性每天喝1~2小杯紅葡萄酒與較低的心血管發病率相關。

 C益生菌或可幫高脂飲食者減肥。某媒體報道稱,由中、法、美學者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益生菌可有效改善高脂飲食造成的肥胖。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健康功效,都存在菌株特異性,也就是說,不可以泛泛而談益生菌,必須明確是具體哪個菌株。

如何分清專家和磚家

 營養信息不論真偽,通常都是打著專家的旗號出現的。那么,在接觸到專家傳遞的信息時,先辨別一下專家的身份,對于判斷信息的真偽是個可行的辦法。

《科技生活》周刊的記者洪廣玉總結了幾點:

1該專家是否具有學術身份?

 一般來說,有學術身份可以保證兩點:他了解和清楚相關科學共同體的共識,他在該領域有發言權,有專業素養來支撐其觀點;他發表觀點時會顧及自身的學術聲譽,會考慮到同行對他的評價(以及所在單位對他的約束)。有學術身份的專家,提供公允觀點的概率會高一些。

 公眾需要辨別的是哪些身份是真的學術身份。一般來說,與科學共同體長期保持聯系,并積極參與其活動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都比較可信,而一些長期游離于科學共同體活動之外的,甚至不清楚科學共同體結論的人士,不知名目的研究中心、協會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僅僅服務于某些經濟活動的民間學術團體人員,其學術可信度要低很多。比如,某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多年來頻頻接受媒體采訪,對食品安全問題發表見解,但是該協會只是一個在香港注冊的普通社團,并非學術組織,秘書長本人也并無食品安全方面的專長,其觀點也不被業內認可。

2該專家是否跨界發表觀點?

 現代學科劃分很細,不僅隔行如隔山,即使是同一個領域下的不同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內容也可能大不相同。一個嚴謹的科學家只會對自己研究領域內的問題發表學術見解,對于不在研究范圍的則會如實奉告抱歉,這個問題并非我專業內的,我無法解答;相反,只有偽專家才敢什么問題都說。比如,某所謂奶業專家談到純牛奶要經過超高溫滅菌時說,這么高的溫度,包括蛋白質、脂肪、鈣等東西,特別是維生素,活性會去掉。維生素保留10%就不錯了,蛋白質溫度到90℃的時候開始發生嚴重變性。時間放得越長,里面的氧化程度就越高,營養流失越來越大。這里關于蛋白質變性問題的表述是錯誤的,蛋白質變性會更易吸收,而非導致營養流失。公眾一看是奶業專家談牛奶問題,以為很專業,其實這里涉及的是營養知識,該專家并不適合談這一問題。

3該專家的觀點是否過于偏激或絕對化?

 科學是一架非常精密的儀器,為了準確地描述它,有時候科學家必須要附加前置條件,使用限定詞語。比如,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這些限定條件包括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攝入了多少量有多大概率,然后才是可能出現什么結果。換句話說,某某東西吃了會致癌或某某東西抗癌之類不加限定的絕對化表述并不科學。

4同行是怎么評價該專家觀點的?

 學術界的規則決定了,如果一個專家發表了與主流科學共識不同的觀點,那么他必須有自己的更新研究結果作為支持,同時也會有同行站出來辯駁和討論,以此來表明其是否具有學術價值。孤零零地反對科學共同體結論的言論,如果不被同行科學家重視,就表明沒有學術價值,對已有科學共同體結論沒有影響。當然,有些科學界尚不明晰的問題也會引起爭議。所以,對于那些看起來很標新立異的專家觀點,你如果無法判斷,不妨關注一下其同行的評價。注意,離該領域越近、學術身份越高的專家,其觀點可信程度越高。科學共同體尚未有結論的事情,正是科學界正在努力解決中的,一旦突破則具有巨大學術意義,在此之前是不會向社會擴散的。比如,近日媒體以《人類有望餓死癌細胞》為題報道了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的最新研究,報道出來后,多位學者包括顏寧本人都在博客上進行了討論。顏寧認為這是一個極具噱頭的新聞,報道偏離了她的本意。這些討論認為,是否能餓死癌細胞其實還很難下結論,畢竟這只是一項基礎研究,離治療癌癥還差得很遠。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