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經商之道 > 營銷策劃 > 正文

沒錢怎么做營銷?

來源:食品飲料網 食品飲料經商之道 | By 小杜 2018-02-23 瀏覽(399)

建議在閱讀前,先思考:

1.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內容溝通改變在哪些方面?

2.關于低成本傳播的極端理論是什么?

 本質上低成本傳播并不存在,尤其是現在。新媒體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一塊錢成本帶來一百萬傳播效果的神話,越來越少了。

 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如果把人大看成一個商業品牌的話,這個老字號面臨的傳播困境,就是品牌老化。

 逆襲的案例:人大官網首頁的“人大女神”,突然就火了。因為大家沒想到人大這么濃眉大眼的品牌,居然也使出了美人計。

人民大學官網推美女照致無法訪問

 當時百度用戶搜索指數前所未有的高。媒體關注指數雖然也有上升,但并不是當年最大的媒體關注事件。后來有一個招生丑聞,媒體關注指數達到歷年最高,但同期的用戶搜索指數卻沒有等比例增加,遠遠不及“人大女神”的八卦。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一個傳播環境:即便你占領了央視,占領了全國的媒體頭條,你依然占領不了用戶的朋友圈。

 過去做公關也好,廣告也好,傳播基本上是需要依靠大的媒介平臺去做信息的覆蓋。但現在,即便我有再多的預算,把papi醬、咪蒙、馮提莫的廣告全包了,內容本身不能引起用戶的共鳴,沒有自來水的討論和分享,也不過是傳統媒體的流量思維在新媒體上的借尸還魂,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金立在這兩年簽了一個希望世界和平的代言人,薛之謙。但很不幸,薛之謙自己陷入了感情的戰爭,遇到了人設危機。代言人遇到危機,廣告主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取消合作,換一個代言人。比如肯德基。薛之謙一出事,馬上換一個流量更大的鹿晗來接班。

 而金立是怎么做的呢?選了一個特定的時機,推出了一只“不是廣告的廣告片”。在薛之謙新歌發布的檔期,推出了一只完全顛覆薛之謙過去廣告中逗比形象,用一種沉穩、走心的對話方式,安安靜靜的坐在鏡頭前,講了講他的“30歲焦慮”。

 30歲上下的用戶群,正是金立想拓展的目標客群。薛之謙表面上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其實是在幫助金立與這部分正在“中年危機”的群體建立情感共鳴。

 這支片子發出來以后,沒有用任何傳統意義上大流量媒介做推廣。微博上最大的大V號,就是金立自己的號,但一個號帶來的視頻播放,微博加秒拍就超過了1000萬,超過5萬條微博在討論這個廣告。

沒錢怎么做營銷?

 怎么實現的?基本上都是靠薛之謙的粉絲做自來水,延伸至對薛之謙事件關注的觀眾,以及“中年危機”話題有共鳴的用戶,一層一層擴散。

品牌傳播渠道發生了哪些變化?

 過去的傳播要搞定媒體,是一種B2B的操作。后來微博、微信起來之后,我們誤以為做社會化營銷就是B2B2C的傳播,通過一個個大號和成千上萬的粉絲進行溝通。

 其實大號的效果越來越差。我們要把中間的B全部砍掉,讓C端的用戶直接幫助品牌說服C端的用戶,讓過去B2B2C的傳播模式,變成B2C2C的模式,形成所謂的去中介化,去中心媒介化。

為什么一定要讓粉絲關注品牌?

 品牌的粉絲數量能決定社會化媒體的傳播量。我的賬號可能只有10個粉絲,但某一篇爆款文章的閱讀量也許達到10萬,100萬。這是社會化傳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征。

 所以,我們現在更專注的是,在和消費者偶爾一次的相遇中,是否能把他轉化,讓他成為品牌的傳播者,讓他成為品牌傳播內容的制造者。

 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目標。如何實現?以下是一些我個人總結的、非常極端的結論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一點點的用處。

所有的媒體都是新媒體

 過去做新媒體,言必談微博、微信。但現在傾向于認為,所有能夠和消費者發生觸點的環節,都可以稱為“新媒體”。只要這個節點能產生被轉發、被分享、被二次創作的內容。

舉例1:隔三差五傳出倒閉新聞的報紙。

 前兩年特別流行在傳統媒體上打新媒體內容的廣告。韓寒的《后會無期》曾經在《新京報》上登了句文案:韓寒電影賣得好,小野嫁妝少不了。報紙的讀者看了估計一臉懵逼,但韓寒的粉絲看了,會愿意轉發微博和微信。

舉例2:地鐵廣告。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

 從網易云音樂刷屏開始,地鐵車廂的包車廣告都成香餑餑了。但廣告主的關注點一定不是說,這一組車廂每天的流量是幾萬人,我就愿意花幾十萬做個包車廣告的。他更關注的是做了包車廣告以后,朋友圈有沒有人愿意分享。

 以新媒體渠道分享為目標,重新審視一些傳統的媒體渠道,甚至是一些不是媒體的“媒介渠道”,就會發現有些時候做所謂的創意真是so easy。

過去的傳播是講道理

現在的傳播是講笑話

過去的廣告需要講道理說服用戶,現在品牌要變成一個活生生的有人格特征的形象。

 三星當年做了一個特別土豪的戰役,“喜歡note的100個理由”,請了很多明星、大咖來站臺,正兒八經地說好話,現在誰還記得,喜歡note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但是vivo這兩年在一些網綜節目里的口播,基本上都把一句正經的廣告做成了無厘頭。比如《吐槽大會》,前置兩千萬雙攝,美到無法吐槽。比如《奇葩說》,“快得讓你飛起來的vivo手機”。

節目里的廣告植入,做成截圖,很多人明知道它是廣告,也愿意分享,因為它有趣。

 前兩年做社交傳播有一個偏好,能把廣告做得不像廣告,最后才神轉折,這個創意人是很牛的。但這兩年風向又變了,廣告是硬廣告,但消費者還特別愿意看的,才叫真牛。

傳統營銷是標準化產品

社會化營銷是半成品

 傳統的營銷思路,做的是標準化的產品,把每個環節都在理論上推演,萬無一失之后再推向市場。現在,需要有意地向市場推出一些半成品,它可能會有一些bug,但這些bug會幫助我們在二次傳播過程中吸引用戶一起完善,獲得更多自傳播。

舉例:壹基金某個公益項目—溫暖包。

 為偏遠貧困地區的兒童提供過冬衣物。如何能夠讓更多人知道并且愿意分享這個公益項目?我們幫壹基金做了個“史上最丑的朋友圈廣告”。

 創意很簡單,你在H5上畫一個雪人,就有愛心企業替你捐出1塊錢。廣告投放的時候,外層配圖特地用了特別丑的一張設計,跟一貫以來朋友圈廣告的所謂“高逼格”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反而容易吸引關注。

 這里面有個非常有趣的心理洞察,消費者愿意在朋友圈曬的東西,除了高大上,還有一部分“丑”的很獨特的設計。曬到朋友圈后,會大大刺激朋友跟你的互動,這種求贊的心理,是所有人都無法拒絕的。

不需要討好所有人

只需討好一部分人

 黃太吉現在神話破滅了。早年如日中天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吐槽說不好吃。傳統的解決套路是請一堆KOL來試吃,哪不好吃改哪里,改到顧客滿意為止。

 但黃太吉沒這么干。你在微博上說不好吃就把你拉黑。類似的做法,你說雕爺牛腩不好吃,雕爺說你味蕾沒有打開。你說香奈兒的衣服洗了就變形了,人家說抱歉我們不是給會把衣服穿臟的人設計的。

 這些品牌都知道,要做的不是迎合所有人,花大力氣去黑轉粉,而是讓那些愿意花錢供養你的粉絲,更加緊密的團結在品牌周圍。

事實很重要

印象更重要

 說起這兩年賣得最好的手機,oppo絕對是最具營銷力的一個。當年“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語,堪比“今年過節不收禮”,超級洗腦。

 其實“超長待機、快速充電”這種功能,很多手機都可以實現,但大多數是在講具體參數,講閃充的技術多牛逼、黑科技多強,都沒有用。Oppo也講過它的快充技術有多少項專利,但消費者根本記不住。

 過去我們總是擺事實,講道理,但現在需要創造一些簡單、易于記憶、易于傳播的內容,完成從洗腦到洗嘴的轉變。

一萬次的日常運營

不如一次的爆點傳播

很多人問我社會化營銷怎么做?對絕大多數品牌而言,日常的運營已經沒有了意義。

 一萬次的日常運營,都不如做一次爆點事件。做公眾號運營如此,社交媒體的傳播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越來越傾向于說服客戶把一年的預算集中在一個月花,一個月的預算集中在一天花,所謂的脈沖式傳播。

 比如之前《港囧》上映,vivo作為贊助商,需要借勢電影傳播。正常的電影傳播周期差不多前后一個月,但我們做了一個H5,大致的情節是徐崢在面對鏡頭講話的時候,突然消失,網友需要參與游戲,也就是體驗vivo手機的功能,才能找回徐崢。

 H5做出來之后,我們選擇了電影上映前一天開始傳播,中午上線,不到半小時就被騰訊給封了,因為分享太多。后來花了幾個小時才被騰訊解封,在只有晚上幾個小時的傳播情況下,當天UV仍達到四十多萬。

 數據雖然達不到刷屏的效果,但在沒什么大號推廣的情況下也很可觀。因為我們給H5起了個標題,《港囧上映在即,徐崢失聯》,典型的標題黨。這種沒什么驚世駭俗大創意的H5,有且只有上映前一兩天才能火。

 化零為整,以點代面,抓住某一次特定的時間節點,抓住特定的機會放大,盡可能調動更多資源做爆點。

萬能的創意來自沖突

沒有事故,很多故事就不能成為故事。

 常見的沖突,來自品牌和品牌之間的撕逼大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高級的玩法,比如跟行業現狀撕。每一次出現有爭議性的負面新聞,總會有一些品牌做借勢營銷。

 還有一種很多品牌不太會嘗試的沖突營銷方式,就是品牌自己和自己撕。每年春節前后,都是婚戀網站廣告高峰期。百合網當年投過一個逼婚的廣告,中老年用戶很喜歡,因為覺得說到心坎里,但年輕用戶很反感。

 這種廣告,怎么做新媒體的推廣?怎么能讓年輕人產生共鳴?我們當時的方案是,在不同的媒介渠道上做不同的話題。電視上繼續討好中老年用戶,投逼婚的Tvc,但在新媒體渠道,百合網以年輕人的名義,發起“反逼婚”的話題。

一個品牌,在同一個時間段,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品牌自己和自己打了一架。

一張好的視覺

至少值2000萬

 新媒體傳播有時候會給人一種假象,就是那些刷屏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特別精準的洞察,加上如有神助的金句。人們對文案過度的贊美,往往會下意識忽略圖片和設計的作用。

 電影《道士下山》在上映之前曾經發布過一張范偉和林志玲同床共枕的劇照,迅速點燃了媒體和觀眾的好奇心。大家都以為這戲有看頭,各種關于電影的內容就開始八卦和傳播。雖然最終片子被認為是個爛片,但有人總結說,這張海報至少帶來了2000萬的票房。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核心內容:營銷 | 類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