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經商之道 > 綜合管理 > 正文

經銷商絕不能碰的禁地

來源:食品飲料招商網 食品飲料經商之道 | By 小杜 2016-05-11 瀏覽(592)

現在市場競爭的非常的激烈,這也正是關系到經銷商生死存亡的時候,有很多的經銷商已經被市場淘汰,但是也有的經銷商已經慢慢的越做越大。那么,我們就來看下經銷商絕不能碰的禁地。

 經銷商的淘汰率和死亡率非常高。10年前的經銷商還有多少幸存至今?積累的財富往往是“錢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了”。五年一輪回。在這樣的周期循環中,你看到的是詭異的宿命,還是經營管理的康莊大道?

1、成長定律

1.經銷商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創辦人陷阱”。

 創業初期,創辦人的勇氣和決心,是支持稚嫩的企業在嚴酷環境下得以生存的最原始力量。此時,企業的成長命系老板一念,“我”(老板)大于“我們”(企業和企業的所有人),“我們”由“我”決定,老板的意識、風格、魅力決定一切,企業的發展靠老板在一線抓機會,某種意義上就是“玩投機”、“玩技巧”。

 經銷商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陷入“創辦人陷阱”,曾經支持企業發展的精神力量,可能成為持續發展的障礙。因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我”與“我們”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以前,老板是企業的絕對支柱,離開老板就玩不轉;現在,老板的作用大大下降,很多事情在老板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做了。

 以前,做決策時老板一人說了算,想找人商量都找不到合適的人;現在,得組成個像樣的決策班子,老板要發揚民主的作用了。

 以前,老板的核心隊伍是幾個共同創業、忠心耿耿的“馬仔”,他們經常被老板罵得“狗血噴頭”,卻還得意洋洋——因為在“江湖式管理”體系中,“挨罵”是老板的一種“寵愛”方式;現在,專業人員、職業經理人成為企業的骨干,他們可以承受批評,不接受“挨罵”。一位大企業的老板曾經這樣說:“我可以罵一起創業的人,但絕不罵戴眼鏡的。”他的意思是:戴眼鏡的知識分子臉皮薄,罵不得。

 以前,老板在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所有政策、制度、計劃、盈虧都裝在老板一個人腦子里;現在,管理層次從一級變為二級、三級,管理要有制度,行動要有計劃,盈虧要有核算。

 以前,老板的話就是企業的規矩;現在,老板制訂的制度,自己要帶頭執行,否則,制度就開成虛設。

 企業的發展過程,也是老板的重要性不斷降低的過程。如果老板仍然沉湎于小企業時那種“君臨天下”的良好感覺,老板就會成為企業繼續成長的障礙。

 要避免創辦人陷阱,就要求老板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表明一種決心:個人愿意服從企業。只有“我們”大于“我”的企業,才能真正發展壯大。

企業初期,老板幾乎是企業成長的唯一動力。創業成功,老板很可能成為企業繼續成長的障礙。

創業初期,企業成長的主要資源不是資金而是老板的決心。此時,老板就是企業,企業就是老板。

2.大樹底下不長草。“英雄老板”往往難以成就“英雄企業”。

 長沙遠大的老總張躍曾說:“剛創業時,我發現自己能夠以一當十,以一當百。但最終發現自己不能以一當千,以一當萬。”而英雄企業一定要找到以一當萬的東西。

對比小經商的“小老板”和大經銷商的“大老板”,我們發現兩者在能力和對待人才上有眾多差異。

 “小老板”往往精明能干,全職全能,不可或缺;“大老板”因為不做具體的事,似乎“可有可無”。

 “小老板”往往不原諒部下的錯誤;“大老板”往往對部下的小錯誤“視而不見”。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作家吳稼祥說:“作為上級,不能看不到部下的缺點,也不能老盯著部下的缺點。看不到缺點,會用錯人;老盯著,會沒人用。”

 “小老板”往往喜歡“有才外露”,通過“外露”讓別人不敢小瞧自己,讓才能為自己壯膽;“大老板”往往“有才不露”,把露臉的機會讓給部下,自己的才能自有企業為自己作證。

 “小老板”遇到能力欠缺的部下,經常會說“還不如自己親自干”,因此,部下的能力可能永遠得不到提升。“大老板”遇到能力欠缺的部下,要么把部下培養合格,要么換合格的人。

 “小老板”發現部下的工作沒干好,往往批評甚至責罵部下;“大老板”發現同樣的問題,如果是責任心問題才批評,如果是能力問題則指導、幫助部下。

 大樹底下不長草。“小老板”的過分能干,往往是部下不能干的原因。那些能夠“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老板,終究會發現自己不可能“以一當千”。因此,培養部下、帶出一支隊伍,是比發揮老板個人才干更重要的工作。“英雄老板”只能成就小企業,只有“英雄團隊”才能成就大企業。

3.不親歷親為,經銷商做不好;事必躬親,經銷商做不大。

 經銷商做市場靠的是感覺,不親自做市場就沒有感覺。但是,如果每天都泡在市場上,又會發生感覺疲勞,同樣對市場沒有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審美疲勞”。

 經銷商經常犯兩個極端的錯誤:要么事必躬親,整天泡在市場上,把自己等同一個業務員;要么長期遠離市場,只有出現問題時才去一線解決。

 經銷商要想做大,市場主要靠部下去做,老板自己是做不了多大市場的。但是,靠部下做市場不等于靠部下去摸著石頭過河,部下要靠老板指導。老板要能夠指揮部下,就必須每個月有2-3天的時間親自去感受市場,而不是走馬觀花看市場。

4.小經銷商,規范管理會加大成本;大經銷商,不規范管理會加大風險。

 科班出身的人往往做不了小生意,因為他們總是以做大企業的模式做小企業。規模不大機構不少,事情不多規矩不少。

 而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沒有那么多規矩流程,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運作得很好。但是,一旦規模做大,經銷商就會發現以前那幾招不靈了,才想起來規矩、流程的重要性。

 小經銷商運作的著眼點是機會,因為規模小沒有什么資本,只有抓住機會才能成功。大經銷商首先要回避風險,然后才考慮抓住機會。機會需要在亂中尋找,風險需要靠流程制度回避。

5.經銷商能管多少人,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經銷商從創業開始,基本上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夫妻店。此時,銷量不可能大,客戶多了就忙不過來了。

第二階段:夫妻倆+幫手。幫手以親戚為主,只能打雜,對開發市場作用不大。

第三階段:老板+業務員。銷量可能擴大,但不敢招很能干的業務員。

 第四階段:老板+業務主管+業務員隊伍+服務人員+會計。市場能夠無限擴大,實行公司化管理,專業化分工。

 這是一個人員不斷增加的過程,或者說是因為人員不斷增加,業務逐漸擴大的過程。很多經銷商做不大,就是因為不敢招人:一怕銷量太小,養不起;二怕不可靠,不敢用,只敢用親戚,害怕優秀業務員成為對手;三怕能力太差,不管用;四怕不會管理,不知道如何用人。

 實際情況往往是:第一,不是“銷量太小,養不起”,而是“不敢用人,銷量才小”。招人初期,可能銷量養不起人,但只要不敢招人,銷量就永遠上不去。第二,很多經銷商心目中的“能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才出現下列現象:能力太差,不管用;能力太強,不敢用。

6.做小經銷商靠悟性,做中等規模靠專業,做大經銷商靠管理。

 做小經銷商靠直覺、本能、悟性,這些來源于一線的摸爬滾打。我們經常看到小經銷商有很多小點子、小技巧。

 做中等經銷商就需要專業判斷,沒有專業判斷就趕不上行業變化的節拍。大經銷商積累了足夠的資源,不靠自己做事而靠別人做事,缺乏長期在一線摸爬滾打的經歷,直覺、悟性就少了。但只要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完全可以把眾多員工調動起來,充分利用他們的直覺、悟性。

7.創業型的經銷商要么自己成為職業經理人,要么聘請職業經理人,否則很難從創業企業變為正常經營企業。

 劉備是創業型的老板,諸葛亮是職業經理人。劉備終生都沒有從創業老板變成職業經理人,但聘請了諸葛亮當職業經理人,才有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有的企業總是處于創業階段,以創業管理的方式管理已經規模化的企業,肯定做不大。這種企業總是在抓機會,而沒有積聚資源,把機會發揮到極致。它們總是在調整、試錯,卻沒有把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東西推而廣之。

 總是處于創業狀態的企業總是處于創業的興奮之中,而正常經營的企業有可能是平淡,甚至枯燥無味的。

 如果一個老板創業上了癮,不能成功地轉型為職業經理人,那么不妨把企業日常管理的位置讓給職業經理人,自己埋頭于創業。因為創業成功需要老板,正常經營則需要職業經理人。

8.產品有升值空間,經銷商才有操作空間。

 名牌產品好賣不賺錢,非名牌產品賺錢不好賣。幾乎每個經銷商都陷于這兩難困境。解困思路就是“經銷有升值潛力的產品”。

 希望集團四兄弟分家時,華西希望的老總陳育新沒有使用希望品牌,而是自創一個“萬千”飼料品牌,此時,經銷商面臨的選擇是繼續做“希望”還是做“萬千”。大多數人選擇了“希望”,而少數有思路的人選擇了“萬千”。

 由于“希望”與“萬千”系出同宗,品質差不多,而萬千的價格卻低一些,升值空間要大得多。有些經銷商就把低價的萬千飼料賣出了希望飼料的價格,獲得了超額利潤。

 選產品就像選股票,既不是選高價股,也不是選低價股,而是選潛力股,即現在價格低而未來會上漲的股票。

只有產品有升值空間,經銷商才有操作空間,才有利潤空間。

2、轉型定律

9.總是做不大的經銷商有“標準臉譜”。

如果主要業務都是靠老板搞定,這樣的企業難做大。

如果客戶只認老板不認員工,這樣的企業難做大。

 如果企業有幾個銷售狀元占絕大部分銷售額,這樣的企業難做大。因為一個營銷英雄輩出的企業是注定要完蛋的。

如果員工的主要構成是親朋好友或子女,這樣的企業難做大。

如果老婆和小姨子親自管財務,這樣的企業難做大。

做不大的經銷商經常罵部下笨蛋,卻不思考他們為什么笨蛋。

10.生意型經銷商的規模有極限,企業家型經銷商的規模沒極限。經銷商做到一定規模如果不轉型,就會遭遇“天花板”。

 生意型經銷商可以做到“從無到有”,但只有企業家型經銷商才能夠做到“從小到大”。生意型經銷商可以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但只有企業家型經銷商才能成為億萬富翁。生意型經銷商或許可以管理幾十人的隊伍,但只有企業家型經銷商才可以管理成千上萬人的隊伍。

大多數經銷商起家時都是生意型的,但最終生存下來的通常是企業家型。

經銷商不轉型,就必然遭遇成長的“天花板”。

 生意人與企業家,不是精明程度的差別,不是規模的差別,不是資金的差別,不是贏利的差別,而是營銷模式的差別,組織體系的差別,管理體系的差別,老板心態的差別,管理理念的差別。

11.生意型經銷商重結果,企業家型經銷商重過程。

生意人經常說:“不管你是如何干的,只要結果好就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企業家常說:“結果的好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好結果能否重復,只有能不斷重復的結果才是好結果。”也就是說,能抓住老鼠的貓不一定是好貓,能總結抓老鼠規律的貓才是好貓。

12.生意型的經銷商想“能人”又怕“能人”;企業家型的經銷商既能用“能人”也能用普通人。

 許多經銷商都有“從小養虎,虎大傷人”的經歷,對“能人”心懷渴求與敬畏的矛盾心態。“渴求能人”是因為痛感自己能力不足,“敬畏能人”是因為害怕能人自立門戶,無法控制。

 生意型的經銷商為什么害怕能人?因為他們相中的能人是“自己的影子”,即像自己一樣能干的人。這種人單兵作戰能力很強,當然容易自立門戶。

企業家型的經銷商為什么不害怕能人?

 因為他們延攬的是專業型的能人,每個人只在某個專業領域很能干,通過老板的組合才能發揮作用。即使他們離開企業,也不會傷筋動骨。

13.生意人往往“論功行賞”,企業家通常“不拿職務作為對一個有功之臣的獎勵”。

 對有功之臣怎么獎勵?一種是進行物質獎勵,叫做“酬庸”;另一種是職務獎勵,提拔當領導,叫做“授權”。

 以職務作為獎勵,結果可能是“少了一個會干事的人,多了一個不會管理的人”。生意型的經銷商往往是有功之臣把持“朝政”。

 而在企業家型的經銷商團隊里,職務只給予那些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有功之臣。那怕某個人曾經是自己的對手,只要他有足夠的管理能力,也可能給予適當的職務。

14.生意型經銷商相信忠誠可靠的人,企業家型的經銷商相信制度的力量。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生意型經銷商的典型特點。正因為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夠在制度和流程不健全的狀態下快速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也決定了創業人員主要來自過去生活的小圈子——相互熟悉,才能用人不疑。

 規模擴大后,過去生活小圈子的人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需要從更大的范圍招聘人員。當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時,如果要求“疑人不用”,則可能“無人可用”。

 要做到“疑人可用”,就要建立制度和規范,用監督、回避、流程“讓壞人找不到做壞事的機會”,從而成為事實上的好人。

15.生意型的經銷商愛折騰,通過不斷“試錯”闖出一條路;企業家型的經銷商往往奉行“選擇之前要謹慎,選擇之后要堅持”的信念。

 生意型的經銷商愛折騰,點子多,結果往往是“死不了也做不大”。因為愛折騰,所以總能找到一條生路;因為不能堅持,所以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企業家型的經銷商在選擇道路之前會非常謹慎,一旦選準了道路,就會拼盡全力堅持下去。

3、廠家關系定律

16.合作之源是共同利益,合作之本是共同理念。

 經銷商代理廠家的產品當然是為了賺錢,但是廠家承諾的利潤只不過是“畫餅”而已,不能真正“充饑”。有些廠家,不管經銷商要什么都敢承諾,經銷商不是最后什么也沒得到嗎?

 真正能夠承諾兌現的是合作理念,只有廠商的經營理念相似,才能痛痛快快地合作。有了共同的理念,雖然廠商不免爭吵,但不會發生原則性的分歧。

17.沒有廠家的支持,經銷商難以做起來;做不起來,廠家更不支持。

 優秀廠家能夠帶動一批優秀經銷商崛起,而優秀經銷商卻無法挽救崩潰廠家的命運。在局部市場起決定作用的可能是經銷商,在全局起決定作用的卻是廠家。經銷商往往感覺沒做起來時廠家不支持,做起來后又不需要廠家的支持。那么,決定廠家支持的關鍵是什么呢?

 那就是“做市場的勢頭”。只有讓廠家看到成功的希望,廠家才支持。“做市場的勢頭”就是給廠家的希望,廠家就不害怕花錢打水漂。

18.廠家最感興趣的經銷商不是大經銷商,而是最有潛力的經銷商。

 “我的地盤(市場范圍)大”,“我的客戶多”,“我的銷售額大”,“我經銷的品種多”……經銷商這些“夸耀”自己的話也許可以嚇唬沒有思想的小廠家,而真正有實力有想法的廠家卻會質疑:“地盤大,市場做得細不細?”“客戶數量多,質量高不高?”“銷售額大,是靠竄貨還是靠精耕市場?”“經銷的品種多,結構是否合理?”……

 廠家尋找經銷商時往往不是看現在,而是看未來。因為現在只是經營其它廠家產品的結果,未來才有可能是經營自己產品的結果——存量是別人的,增量才是自己的。經銷商有潛力,才能把自己的產品做起來,否則,大經銷商也沒用。

因此,經銷商與廠家交流時,要少談現在,多談未來。未來才是吸引優秀廠家的砝碼。

4、廠商定律

19.大企業找小經銷商,小企業找大經銷商。

 不要求經銷商特別有想法,但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廠家的政策。而真正有思想的經銷商總有那么一點“不聽話”。

 大廠家對經銷商的主要要求就是分銷能力,因為這是廠家不可能親自做的工作,其它工作如新品推廣、市場控制、廣告宣傳等都可以由廠家親自操作。如寶潔對經銷商的主要要求就三條:提供下線客戶、管理下線客戶、對下線客戶配送。

 小廠家反而希望找到大經銷商,因為小廠家的市場運作能力差,希望把產品和政策交給經銷商后什么都不管,其它工作都由經銷商來做。

20.每當廠家拜訪經銷商時,經銷商都要本能地思考:如果不能與廠家成為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就必然成為對手。

 如果你代理了廠家的產品,你與廠家就是一個戰壕的戰友。如果其他經銷商代理了廠家的產品,廠家就是你的對手。每個經銷商都不希望強勢廠家成為對手,因為強勢廠家的成功就意著你的經營空間被壓縮。因此,每當廠家的業務員拜訪經銷商時,經銷商都要詳細了解廠家的實力和運作思路。如果覺得廠家一定能成功,就一定要把它延攬到自己旗下。如果自己由于各種原因無法與廠家合作,就要想辦法不讓它與當地的優秀經銷商合作,否則,你將永無寧日。

21.與優秀廠家打交道最難,與差企業打交道最容易。

 經銷商經常面臨下列困惑:看不起小企業,受不了大企業。希望廠家痛痛快快答應自己的條件,如果答應得太痛快,又感到害怕。

 普通廠家,因為沒有談判底氣,所以容易向經銷商妥協;而優秀廠家拿著標準比對經銷商,所以打交道很難。普通廠家,什么都敢承諾,把錢弄到手再說;而優秀企業不一定給很多承諾。普通廠家,什么政策都敢給,根本不害怕市場混亂;優秀企業一定有很多條條框框,給政策要有流程。普通廠家,毛利看起來很高,但能否持久?優秀企業,著眼于長遠,毛利低,但很穩定。普通企業,賣不動就賒銷;優秀企業輕易不做賒銷。

優秀企業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僅對自己負責,也對經銷商負責。

 優秀企業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消費者利益(如降質降價),因為坑人的事也許能掙一筆小錢,但不可能做大。

22.優秀廠家是經銷商的“導師”。做優秀企業的產品,就能夠成為優秀的經銷商。

 廠家是經銷商最重要的資源。長沙遠大在購買原材料時一定要選擇最優秀的供貨商,因為向優秀企業學習的最佳方式就是“成為他的客戶”。

 優秀廠家不是在銷售產品,而是在提供“市場解決方案”,提供盈利模式。優秀廠家不僅使用經銷商的客戶網絡,而且協助經銷商擴大客戶網絡。優秀廠家不僅依賴經銷商的能力,而且著眼于提高經銷商的能力。優秀廠家不僅協助經銷商銷售,而且協助經銷商管理。優秀廠家不僅提供銷售方法支持,而且輸出營銷思想、營銷理念。

23.要真正獲得廠家的長期支持,一定要樹立“良民”形象。

采取非正常手段也許能夠獲得廠家的短期支持,但只有“良民”才能獲得廠家的長期支持。

 廠家對經銷商最重要的支持不是政策,而是派遣能夠從高層獲得政策的人。因此,經銷商一定要說服廠家派遣最優秀的企業員工到本區域市場。因為優秀業務員比普通業務員更容易獲得高層支持。

 經常“通天”的經銷商也許能夠在高層的壓力下獲得某種支持,但鑒于“縣官”不如“縣管”的道理,真正有決定意義的支持者可能并非高層。

 其實,獲得廠家支持比較容易,只要滿足下列兩個條件就比較好辦:第一,最好不要截留政策,把政策真正用于市場開發,而不是變成自己的利潤。第二,廠家給了“投入”,要給廠家一定的“產出”。因為廠家不怕花錢,就怕花錢沒效果,陷入經銷商的“政策陷阱”。

24.只要經銷商敢出20%的錢活躍市場,廠家就敢出80%的錢。

 政策投入往往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信心問題。廠家高層總是想把錢投入有希望的市場,如果經銷商以實際行動投錢開發市場,廠家就會認為經銷商有信心,就愿意配套投入。因此,只要經銷商敢投20%的錢,廠家就敢配套80%的錢。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核心內容:經銷商 | 類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