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常見知識 > 正文

怎么辨別有機食品

來源: 食品飲料百科知識 | By東仔 2014-10-10 08:54:34 瀏覽(801)

前段時間,我國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全面施行,規定每件達到新國標的有機產品加貼17位的唯一編碼,“一品一碼”、不可二次包裝,產品質量可全程追溯。

 “低產量、高品質、高價格”的有機產品,在禁施農藥等方面,一向以高門檻著稱。然而,近年來市場上以次充好、隨意標貼的有機產品時有發現,令花冤枉錢的消費者叫苦不迭。這一被稱為最嚴“有機”新規的出臺,能否“卡”住市場亂象?記者近日走訪京滬等地市場進行了調查。

“有機”亂象重重

 記者了解到,有機新國標的最大進步,在于對有機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且只有在停施農藥和化肥2-3年后,常規農場才能度過轉換期,成為有機農場;有機農場土地上的產品才有資格加貼有機碼。

 不過進入7月以來,記者走訪發現,部分銷售渠道有機亂象依然存在。在上海沃爾瑪五角場店、城市超市永新店等有機柜臺,產自江西、遼寧、廣東等地的有機產品,認證標識五花八門,還有來自各地認證機構自制的“追溯碼”“身份證”等,令人眼花繚亂。

 一些產品同牌不同“碼”,新舊標識玩“混搭”.生產日期同是2012年5月25日,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鎮安鄉羊腸河村生產的“有機脫皮花生仁”和“有機玉米碎”中,前者沒“碼”,后者有“碼”.

 個別產品“名”不副實,認證“串門”.記者登錄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查詢,發現有十多款正在京滬等地市場銷售的“山泉物語”品牌農副產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堅果”類有機認證,但實質生產和銷售的卻是“有機大米、小米、糯米”等。

 個別廠商自制標識穿“馬甲”.在北京莊勝崇光百貨地下一樓超市,“有機農莊”品牌的圣女果有機碼一應俱全。而另一些產品的包裝上卻貼著企業自制的白底綠邊追溯標識。當幾種產品擺放在一起,包裝神似,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會混淆。

嚴把有機關

 記者調查發現,問題的一部分出在流通環節上。由于新版有機碼采用的是防偽暗碼,辨識一個有機產品或一家有機廠商的真假,需要在完成購買程序后,顧客才能刮開有機碼區域并上網驗證。這顯然與我國老百姓的消費習慣并不相符,大部分消費者對有機領域的消費維權竅門并不知曉。

 與此同時,記者從部分有機廠商處了解到,新國標對于“農場轉換期”的從嚴把關,也使部分企業通過新認證的產品品種有所減少。于是就出現了同一家企業內的有機認證“串門”,或是將相對標準較低的“綠色食品”混充有機產品等。

 上海質監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市場上,利用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的模糊概念,賺取超額利潤的情況尚未絕跡。前者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較嚴格;而后者的認證門檻要高出前者幾倍甚至幾十倍,不僅禁止施打農藥、化肥等,對土壤、水、大氣等環境指標的要求也很苛刻。

以大米為例,有機大米、綠色大米和普通大米,成本、產量、質量、價格等都不一樣。

須強化監管

 來自國家認監委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機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有5000多個,有機生產面積已經達到200多萬公頃。全國的有機認證機構也已規范縮減至23家。

 “安全性是有機產品的核心價值。”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認為,史上最嚴“有機”新規,將使中小農戶及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行業將面臨洗牌,但從長遠看,產業發展經歷“陣痛”是必然的,高門檻更有利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如何才能讓“有機”新規“擲地有聲”?專家認為,除了依靠企業自律,還需加強多方監管。朱毅認為,應建立和公開有機產品的誠信檔案和目錄,加大信息透明度;與此同時,設立企業“黑名單”和違規懲罰期、增加“飛行檢查”的頻率等,以提高假有機的違規成本。

 從事有機種植10多年的上海君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吳國圓建議,有機行業在整頓市場時,也要考慮規范有機認證收費的問題。目前單一品種的有機認證收費在五萬至十五萬元不等,農產品每季送檢費用一次也要近十萬元,加之認證程序繁復,對于不少中小農戶和企業而言,負擔不小。

 專家表示,在收費問題上,不能讓高價有機陷入“高價認證”的陷阱,加強對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健康的行業環境。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有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