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原創信息 > 正文

我們都應該知道的月餅“進化史”!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07-20 08:56:23 By 小輝 閱讀(1663)

年年歲歲有中秋,歲歲年年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春節吃餃子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月餅的前世今生

 首先將餅與中秋的月亮聯系起來,是唐代大將軍李靖八月十五征討匈奴得勝而歸,唐高祖接過吐魯番商人獻上的胡餅,笑指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最早“月餅”一詞見于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

 后來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到了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如今,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春節吃餃子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承載著團圓、親情的民族情結。

月餅的“進化史”

50年代:月餅等同品

50年代月餅

 歲月如梭,你還記得幾十年前的那個中秋節嗎?這是20世紀50年代,81歲的老漁民郭汝一家四代同堂共55人在中秋節夜大團聚,歡度佳節。

 “面粉、雞蛋加糖做成皮,配上綠豆餡,抹一點點花生油,這是那個時代的高級月餅。盡管樣式少、口味單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種月餅還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才消費得起。

60年代:少油月餅常板結

60年代月餅

 其實現在稱的月餅,在那時其實是餡餅。幾小粒碎花生、一點冬瓜糖,點綴點棗泥做成餡,用紅糖和面粉碾成皮。偶爾在餡里頭擱點炸完油剩余的豬肉肥膘渣,簡直是上品了。用制餅模具在餅上印些許花紋,因為油少,餡餅經常出現板結的情況。

這是1963年中秋節,山西省運城縣大渠公社寺北村大隊的社員在購買本村供銷點供應的月餅。

這是1963年中秋節前夕,上海著名的杏花樓制作的月餅在門市部供應。

70年代:憑票排隊買月餅

月餅票

 那個年代,月餅在那一代人眼中依然是稀罕物,想要過過嘴癮,不僅要有錢,還要有月餅票,餅票是按人口定量分發的。一張餅票買得到4個月餅,這已經算是較高的待遇了,量少愈顯珍貴,當時經常可以看到在糖餅店排隊買月餅的隊伍。

 當時,糕餅店做成的月餅全是裝在一個大籮筐里,賣的時候,用牛皮紙隨便一裝帶走了。那那一輩人的印象中月餅是:質量差的面粉加上粗糙的紅糖,再抹上一丁點油,比現在常見的月餅要大一些,但吃起來非常干澀,口感很差,所謂的”餡“是一小團硬邦邦的東西。

 這是1979年9月25日,上海市民在選購上海冠生園制作的”西施醉月“、”嫦娥奔月“、”平湖秋月“等特色優質月餅。1979年,曾中斷16年的上海冠生園自制中秋月餅重新大量生產,恢復供應。

80年代:市民自家做月餅

80年代月餅

 上世紀80年代,節日對孩子來說,是能夠”大吃一頓“的契機。每到中秋節,基本家家戶戶都會自制月餅,提供的免費面粉經過粗略加工,裹些花生仁,在木質的月餅模上輕輕一壓,一個個或圓形或菱形的月餅基本成型。稍微過油微炸,月餅算是”大功告成“.

 這是1980年9月11日,在中秋節前夕,北京市宣武糕點廠生產的月餅正在裝盒,準備供應節日市場。

這是1985年中秋節前夕北京生產的”八景“月餅,每只月餅上有”北京“兩字和一種風景圖案。

90年代:月餅逐漸走向市場

中秋月餅

 90年代,月餅逐漸走向市場,人們已經可以從供銷社買到帶鐵盒裝月餅,但這在當時依然算是比較的消費了。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月餅進化史 中秋月餅 月餅歷史 月餅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