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經商之道 > 營銷策劃 > 正文

海爾張瑞敏的互聯網思考

來源:食品飲料招商網 食品飲料經商之道 | By 而立 2014-02-28 瀏覽(778)

 “均衡即死亡”,張瑞敏在海爾年終會上的演講PPT簡稿顯示,他用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的這句話進行收尾。為了便于理解,不妨進一步對這本書引錄如下:

 “實際經驗表明,那些與別的物種互動自由度大的物種,它們的交際圈子往往很大。相反地,彼此交往密切,互動程度強的物種常常隸屬于一個成員很有限的系統。”也就是說,生態系統內有著很明顯的折衷原則:要么生出少數后代并加以妥善保護,要么產出無數后代任其自尋生路。是不是和現實社會交際很相似:要么是多數聯系松散的成員,要么是少數聯系緊密的成員。據說凱文·凱利是受到中國老子《道德經》的啟發:“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KK甚至說:“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為21世紀飽含熱忱的硅谷創業公司的座右銘。”

 “要想創造出具有創造性的造物,創造者必須把控制權交給被創造者,就好像耶和華把控制權讓渡到人類手里一樣。要想成為上帝,至少是又創造性的上帝,你必須放棄控制,擁抱不確定性。”但是你又如何保持某種品牌的忠誠度,正如上帝將信仰置入人類的大腦中?

 這里借用一句話:“互聯網絡中沒有信息的中心看門人,只有意見的發表者。”正如分享是一種美德,【深閱讀】是一種專業精神的倡導。

張瑞敏先生的互聯網思考

 自2005年以來,張瑞敏先生開始領導海爾進行深刻的組織變革,主題就是擁抱互聯網,讓海爾這樣的傳統巨擘能夠跨越時代,成為長壽企業。這篇張首席在海爾集團2014年互聯網創新交互大會上的演講,表達了他對互聯網時代的卓越洞見。

張首席把思考總結為3個要點:

第一,用戶個性化。

 張首席是大師德魯克的信徒,認同德魯克的觀點,“企業的存在基礎是顧客,企業的存在理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這一點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改變,所以張先生主張“互聯網思維首先就是顧客思維”.我是極認同這一點的。

 現在的時代是用戶主權時代。原因有兩個:其一是供求關系逆轉。在供不應求時代,企業是主導者,遵循效率原則進行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分銷;現在則是供過于求,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產品遠超顧客需求量,而顧客的真正需求卻又得不到滿足,很多行業都呈現“結構性過剩”.其二是互聯網改變了信息不對稱局面。之前的時代,信息是嚴重不對稱的,主導權掌握在企業手中,所以企業習慣于以廣告的方式強行傳遞信息,也確實有效。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信息充分流通,企業與顧客之間是平等的,而且主導權進入顧客端,顧客的真正需求將成為最重要的信息。

 同時,全球化促進了多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多樣化;再加上個性解放的影響,多樣化成為顧客需求的主要形態--顧客不僅在功能需求上多樣化,在心理需求上的多樣化更為復雜。有人說,現在已經不是細分市場的時代,而是碎片市場,幾乎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需求。而且需求的變化速度也在加快,導致產品生命周期大幅縮短。

 在這種狀態下,企業開始強調“市場細分”,用復雜的產品線來建立“產品與細分市場一一對應的配稱模式”,并因此獲得成功。但這并非“鐵律”.企業需要在一個競爭格局中贏得顧客偏愛,有時候反其道而行之更能契合顧客心理。這也是蘋果和小米成功的原因。十年前我做紅塔集團顧問的時候,體驗了煙草行業品牌和型號幾近泛濫的過程,紅塔集團就是從簡化產品線入手,重建了品牌影響力。

 另一方面,企業也不能走到完全的顧客個性化。消費環節符合效用原則,要求個性化;而生產環節遵循效率原則,要求規模化。企業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才能有效完成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再生產循環。盡管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二者之間比以往更容易找到平衡,但企業并不能從規模化生產的極端走向完全的用戶個性化的極端。

 所以,大家不要誤讀張首席的思想,他是在說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強調“用戶導向”,要“以用戶為是,以自己為非”.

第二,員工創客化。

 張首席提出,若要滿足用戶個性化,必須做到員工創客化。互聯網時代,顧客占據主導權,企業要做的就是跟上用戶的變化。為此,企業必須以“創造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為宗旨,從用戶被動接受產品轉變到“用戶主動參與全流程體驗”.這是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基本成功法則。

 海爾在這一點上,走在全球所有企業的前面。張首席提出“人單合一”“自主經營體”“倒三角組織”“節點閉環網狀組織”一系列相輔相成的概念,推動海爾進行組織變革。我認為,這是張首席管理思想中的主要創新點,值得大家深入學習。

 這些概念有豐富的內涵。傳統企業基本是“正三角”結構,國外稱金字塔結構,學名為“科層制”--管理者在上邊,員工在下邊,采用的管理方法通常是指揮、命令、控制、監督。張先生認為,互聯網時代更強調用戶為中心,組織應該轉變為“倒三角”,再從“倒三角”轉變為“節點閉環的網狀組織”,即:與用戶接觸最緊密的最底層的員工轉到最頂端,他們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即時決策和自主創新,而不是等待上級的指令。

 為此,海爾把8萬多員工組成2000個自主經營體,賦予它們三項核心權力--現場決策權、資源分配權、用人決策權;再把2000個自主經營體變成相互可以協同、并能與外部協同的網狀組織,以實現“人單合一”的目標。所謂的“人單合一”,按照張首席的解釋,就是“讓員工與用戶實現零距離”.

 這種模式,海爾正在實踐中,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模式。據我所知,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另外一家大企業做同樣事情。我非常尊敬海爾的探索勇氣,但也深感擔憂。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把組織從權力導向轉為責任導向,充分發揮了最前端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明顯缺點則有兩大:其一,前端員工通常是現實導向的,如果把資源決策權都放置在前端,就很容易忽視戰略導向,讓企業錯過未來的發展機會;其二,若干個自主經營體的協同非常困難,難免會產生爭奪組織資源的狀態,這很容易導致企業在戰略事項上資源配置不充分,貽誤戰機。

 任正非先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做決策”.這在戰術層面完全可以,但對整個戰役的戰略部署,我仍然保守地認為,不可能是前端的人來做決策。我更信奉“決策者要走到前端去掌控全局”.

第三,企業平臺化。

 張首席提出,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方向是解放每一名員工。企業不是去指揮、命令、監督、控制員工,而是要搭建平臺,充分支持員工去為顧客創造價值,變成“員工聽用戶的,領導聽員工的”.

 這個平臺只有機制,沒有權力,權力則完全下放給自主經營體和員工。所謂機制,就是一系列的規則,諸如自主經營體獲得了多少用戶資源、創造了多少顧客價值,就能夠獲得相應的資源配置和激勵;而如何創造用戶是自主經營體(員工)自己決定的。這和以往我們學習的事業部制或阿米巴經營有根本區別。事業部或阿米巴是遵循垂直領導的,員工必須接受上級指令;而自主經營體則完全以顧客為中心,要自行面對市場并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

 更進一步地,張首席提出企業平臺應該是無邊界的、開放的,不能局限于“在冊員工”.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建立一個生態圈,任何人都可以依托機制與企業建立契約關系,形成合作。全世界的人都儲備在你的電腦里,需要的事情就點一下鼠標。這是《維基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失敗者建立的是有圍墻的花園,而成功者建立的是公共場所。張首席是這種理念的追隨者,這一點我深深敬佩。

 讓員工個性解放,這是極為深刻的思考!我甚至認為,這不僅適合于企業,也適合于我們的國家。在這一點,張首席的思想與習主席是一脈相通的。所以,若要聽企業家的觀點,李總理的座談對象是馬化騰先生和雷軍先生,而習主席的座談對象就會是張首席和任正非先生了。

 用戶個性化、員工創客化、企業平臺化,這三個概念是一以貫之的,體現了張首席的管理思想:用戶個性化是員工創客化的前提,而企業平臺化是員工創客化的必要條件。這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非常智慧,我深為敬佩;但有些地方,我并不完全理解,也很懷疑其正確性。之后我將詳細地向大家匯報我的思考。

 但我想,我能看到的問題,張首席肯定已經看到,那海爾為什么還要如此做?到底有哪些值得中國乃至全球企業借鑒的地方?這是張首席的個人價值觀主導,還是海爾發現了互聯網時代的贏的道理?我仍在困惑中。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核心內容:張瑞敏 | 類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