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科研成果 > 正文

轉基因食品蓄力三十年 到了上市的時候了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11-27 09:28:50 By 大師 閱讀(730)

轉基因食品蓄力三十年,到了上市的時候了。本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種子法》修訂案,其中對轉基因作物的審批、管理等問題做出了進一步明確。此前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對轉基因監管做出了更詳細的規定。

 法律逐漸完善的另一面,卻是停滯不前的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已獲得安全證書近7年的轉基因水稻品種,至今仍無法進入市場。更多轉基因作物品種,還在等待相關部門的審批。

拿得到安全證書 拿不到商業化許可

“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在普通人眼中,這樣的名稱僅僅是拗口。

 但對于現今之中國民眾,換一種描述——含有Bt毒蛋白的轉基因主糧——似乎帶有了一絲“恐怖”氣息。

 2015年1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發布公告稱,該校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再次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這兩款轉基因水稻,是目前中國獲得安全證書的僅有的兩個轉基因主糧品種。

 實際上,這也不是上述品種首次獲得安全證書,早在2009年8月,這兩種轉基因水稻曾獲得安全證書,只不過直至證書到期,也未能通過后續審批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轉基因作物在商業化種植前,不僅需要獲得安全證書,還需要獲得品種審定證書、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等。

 轉基因水稻研發者張啟發教授曾向媒體透露,“華恢1號”和“Bt汕優63”于1999年通過農業部相關鑒定,此后便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安全性研究,并最終獲得安全證書。

換言之,這兩款轉基因品種問世至今已有十六年,仍無法得到商業化許可。

 這也是我國轉基因作物的一個真實寫照:轉基因技術研發逾二十年時間,僅有7種轉基因植物獲得安全證書,其中得到較大規模產業化推廣的,只有抗蟲棉花、抗病番木瓜兩種。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際轉基因作物的迅猛發展,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生物管理安全辦公室何藝兵處長介紹,截至2014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已達到28種,商業化應用的達到65個。

 轉基因水稻為何無法得到商品化審批,官方至今并未給出過明確答案。但對于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而言,轉基因作物難以商業化,其主要原因仍是公眾的反對聲音。

 “轉基因水稻獲得了安全證書,表明在食品安全、環境安全方面是安全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走入商品化的發展。”復旦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盧 寶榮教授介紹,公眾對于轉基因安全性仍有疑慮,但對于已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而言,不僅其食用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也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抗蟲害的轉基 因作物,對農民還有保護作用:“很多農民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施農藥的時候,人都在霧里面,每年都有受到農藥傷害的例子。”

只能吃不能種 轉基因面臨“內憂外患”

 追溯歷史,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在我國曾有著成功的經驗。20世紀90年代,轉基因抗蟲棉花進入商品化推廣,時至,轉基因棉花種植率已超過90%。

 “轉基因作物如何推廣曾有不同的說法。一個說法是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另一種說法是分三步走,先非食用的,后間接食用的,才是食用。但是咱們 有了路線圖,沒有時間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于發表示,雖然“食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遭遇阻礙,但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的時機已 經成熟。

 “技術體系上,從基因的發掘,到遺傳轉化技術,選勝汰劣,培育新品種上市推廣應用,整個這一套體系在國際上都是先進的,某些領域是領先 的。”彭于發坦言,中國轉基因技術處于水平,并不會因為產業化受到跨國公司的控制,與此同時,的品種只有通過商品化、產業化,才能占領國際 市場:“我們的轉基因水稻、玉米、大豆,在國際上都是十分先進的。可是我們不能產業化,永遠突破不了,總是在蓄勢,蓄勢以后不知道去哪里爆發。”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糧食需求量逐年加大,轉基因作物大規模進入中國已成定局。據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額達到7140萬噸,進口依存度近90%,幾乎均為轉基因產品。

 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個中國人,都“消費”了約51公斤進口轉基因大豆。這樣的窘境,也被形象地形容為“只能吃不能種”。

 “在本世紀初,曾做過一個初步的預測,到2020年,我們的糧食缺口大約在9000萬噸左右。從目前來看,轉基因大豆、小麥和玉米等作物加 在一起,進口農產品已經超過一億噸。”原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副局長朱禎坦言,中國農產品市場仍存在很大風險,尤其在國際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產 品化的背景下,“國際市場有些糧食價格,口岸價比我們收購價都便宜,我們的企業會怎么辦?”

蓄力三十年

轉基因期盼“大飛機下線”

 “轉基因產業化需要機制改革。個,科研項目的立項管理上,把基礎性研究與新品種應用分開;第二個,安全管理這塊要把安全證書的評審和具體不 同用途的行政許可分開。”彭于發表示,新的轉基因品種研發,安全性評價管理費用可達到兩億美元,僅憑國內大學院校的研究團隊,很難完成轉基因品種研發到推 廣的全部流程。

 大型種業公司擁有的資金及人力,恰好可以彌補上述不足:“擁有相當長遠戰略眼光的企業,才能夠滿足生物安全風險評價大量的數據,以及安全應用過程中嚴格的制度保障等需要。”

 “做大做強基因農業產業,要有全球化的新目標。”彭于發表示,以往提及轉基因技術,往往都是談農業資源壓力大、中國人口多、保障糧食安全等。這只是農業發展的層目標:“真正好的農業應該是賺錢的。因此我們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轉基因是最有希望的途徑之一。”

 “美國有一半農田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全世界70%到90%的肉用動物都是用轉基因飼料喂養的,其中美國一年出欄用的畜禽90億頭,95%是用 轉基因飼料喂養的。”植物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表示,美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雜交水稻的銷售額僅有12 億美元,差距非常巨大。

 “前幾天,我們的大飛機下線了,大家看到很高興。轉基因同是重大科技專項,本應在十年前有‘大飛機下線’。”朱禎表示,除現有的抗蟲水稻 產品外,還有高品質的轉基因棉花、抗病毒的小麥、抗旱的玉米等多種轉基因產品技術較為成熟,處于產業化邊緣,“我們的產業化至少推遲了十年,而國外的轉基 因技術繼續在前進。”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食品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