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療古法莫相忘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11-08 09:03:13 By 小輝 閱讀(780)

我國古代關于飲食的記載多提到“食養”、“食治”、“食療”,說明藥食同源的觀念早已根植于祖國幾千年的文化之中。中醫主張膳食應結合四時氣候、環境做出適當的調整,其選配應遵循中藥的寒、熱、溫、涼四氣,辛、甘、酸、苦、咸五味及歸經之說,從而達到陰陽平衡與營養平衡的目的。食療的本質是吃出健康,而“寒”可謂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調養應注重以下幾大原則:

食療古法莫相忘

滋陰護陽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是說,冬季寒邪當令,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應當有意識地食用一些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以顧護陽氣,從而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中醫說“四季五補”,即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冬季宜以溫補為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冬季進補切不可過食辛辣燥熱之品,以防“燥上加燥”,否則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干咳,甚至皮膚瘙癢等癥狀。總而言之,冬日飲食應當以少生冷、不過燥熱的溫熱性質的食物為宜,以滋陰護陽的滋補食品為佳。具體食物如:糯米、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若煮粥熬湯還可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等滋陰之品,但量不需很多,因為畢竟是食補而非藥補。

重視脾胃

 雖然冬季進補正當時,卻也不可盲目大補,因為長期處于“虛弱”狀態的脾胃無法承受大量的滋膩補品。所謂“立冬補冬”并不是單純的補其不足,而是從整體出發促使人體各個機能恢復。因此,不是氣虛單純選擇補氣的食物,陽虛只用補陽之品,而是應當治病求本,在調養的同時更注重疏通脾胃。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具有受納食物、消化和運輸水谷精微的作用。秋冬交替之際,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脾胃不好,一切進補都是白忙活,甚至可能弄巧成拙,給脾胃造成負擔,導致一系列脾胃不適的癥狀。粥是此時調節脾胃的飲食,進食熱粥可驅冬寒,又能益氣健脾胃,因而有“冬日清晨一碗粥,整天從頭熱到腳”的說法。此外,在寒冷的冬日,對于油膩、對脾胃刺激大的食物皆需要有所克制。

減咸增苦

 “當冬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咸而增苦以養心氣。”冬季在臟應腎,人體的腎氣在此時處于旺盛的狀態。中醫學認為,腎在五行中屬于水,心屬火,根據五行生克的理論,腎水太過容易克制心火,對心的功能造成傷害。腎屬咸,而心主苦。多食咸味食品,會助長腎氣當令的橫盛,從而會制約心火的功能。為了防止心火不足,應當多食入心的苦味食品,從而有助于頤養低迷的心氣。而且苦味食品大多性涼,這種涼性正好可以制約冬日里易上火的缺憾,從而一舉兩得。所謂“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正是這個道理。此外,還應多食辛味食材,以便于驅散寒冷。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療古法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