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食品公司故意掩蓋真相 任由甜蜜的糖侵害人們健康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10-12 10:37:34 By 大師 閱讀(789)

肥胖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首要因素,其中糖對人們肥胖的“貢獻”,糖類食品像一個隱形殺手,不知不覺的毀滅我們的健康。當你在電影院里抱著爆米花和可樂欣賞大片的時候,你肯定沒有意識到,330毫升可樂里有35克糖,而消耗掉它們帶來的卡路里,需要快走3英里,而且鍛煉還會增加食欲。

 減肥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腰間贅肉成了無數人的心頭痛,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健康的一大“殺手”。但人們往往談“脂”色變,卻對高糖食物放松警惕,一個美國人一年要吃掉30多公斤糖。人們對糖類不同尋常的“留情”,與美國長達數十年的食品政策、科研成果不無關系。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披露了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員克里斯汀·卡恩斯發現的內部文件,揭露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制糖業“刻意操控”營養學研究,淡化糖制品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聯系,卻將飽和脂肪推出來“背黑鍋”的故事。

 盡管被“妖魔化”的飽和脂肪并非完全無辜,但半個世紀以來,制糖業以科學的面目粉飾真相,任由“甜蜜的毒藥”逐漸侵蝕人們的健康,仍然令世人震驚。不過,這是故事的全部嗎?

“食品公司操縱了公眾的味蕾”

 8歲那年,紐約大學營養學教授瑪麗昂·內斯特爾在佛蒙特州參加夏令營時次親口品嘗到新鮮的菜豆,那種“甘甜爽脆和來自太陽的溫度”,讓這個來自紐約貧困家庭、只吃過罐裝蔬菜的女孩深深迷戀。

 但女兒在營養學領域的深厚造詣,沒能讓習慣了垃圾食品的父親擺脫“甜蜜的毒藥”。他身高177厘米,體重卻有158公斤,肥胖成了他的催命符。

美國制糖業操縱科研的丑聞被披露后,內斯特爾憤而拍案。“這簡直駭人聽聞,從沒見過如此明目張膽控制研究結果的。”她告訴《紐約時報》,“科研不應該是這樣的,食品公司操縱了公眾的味蕾。”

 和內斯特爾不一樣,身材瘦弱,說起話來細聲細氣的克里斯汀·卡恩斯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討伐一個龐大產業的“堂吉訶德”。但2007年在學術會議上聽到主講人言之鑿鑿聲稱攝入糖分與慢性疾病沒關系時,她還是震驚了。她辭掉牙醫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研究,專攻制糖業對公共政策和科學研究的影響。

 2011年以來,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的卡恩斯在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其他圖書館檔案中,找到了2000多頁往來信件和內部文件。在這些被《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披露的文件中,哈佛大學營養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斯戴爾和德高望重的科學家馬克·赫格斯特德如何與制糖業高管暗通款曲,全部昭然若揭。

 上世紀中葉,心臟病在美國男性中導致的高死亡率,引發了對風險飲食因素研究的熱潮。糖類和飽和脂肪,被科學家視為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

 根據被披露的文件,當時的美國糖研究基金會副主席約翰·希克森敏銳地意識到,風險和機會同時降臨了。如果能說服美國人接受低脂飲食,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用餅干取代奶酪作為零食。他預計碳水化合物將從脂肪那里奪回20%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糖類的人均消費額將增加超過三分之一。這筆意外之財,是個足以打動精明商人的天文數字。

 1964年,希克森計劃通過“合法的科研項目”扭轉輿論“對待糖的消極態度”,并在這場蹺蹺板般的拉鋸戰中,巧妙地將黑鍋甩到對手頭上。

 為了完成計劃,希克森邀請包括赫格斯特德、斯戴爾在內的3位哈佛大學科學家撰寫評論文章,目的只有一個——說服美國人接受低脂高糖飲食,增加糖類的市場份額。為此,他付出了6500美元酬金,相當于如今的4.9萬美元。

 合作進行得異常順利。這些科學家不僅目標明確地強調脂肪和膽固醇是心臟病的誘因,將糖類稱為“只會引起蛀牙的卡路里”,還經常草稿中的細節進行討論。越來越多新發表的研究成果提出,攝入糖可能導致心臟病,赫格斯特德十分盡職地隨時返工予以反駁。論文最終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前,希克森的滿意之情在信中展露無遺:“我非常確定這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期待它變成鉛字。”

 正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學者斯坦頓·格蘭茲所說,美國糖研究基金會的手段堪稱高明,這種發表在科學雜志的論文,往往能夠影響科學研究的整體方向。

 這篇論文發表后,關于糖類和心臟病的討論逐漸平息,低脂飲食卻獲得了一些健康權威專家的背書。1977年,赫格斯特德參與起草的美國聯邦政府版膳食指南中,提醒人們減少飽和脂肪和膳食膽固醇攝入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卻對糖的影響只字未提。這種觀念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這是市場營銷,不是科研”

 47歲那年,父親患心臟病死亡,燒斷了內斯特爾心里一根“保險絲”。她跟大型加工食品和飲料公司開始了漫長的“死磕”,甚至被貼上了“歇斯底里、激進、反加工食品狂熱分子”的標簽。

 為期一年的非正式調查中,內斯特爾無數次地看到“刺眼”的利益關系。她只要看一眼論文標題,能判斷哪些營養學研究成果是由業界資助的,“實在是太明顯了”。她覺得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她在個人博客“食品政治”上統計分析了168項由食品業界資助的營養學研究成果,其中156項研究都得出了有利于資助者的結論,比例超過90%。正如她在博客名稱中暗示的那樣,“一切都是政治”。

 美國豬肉委員會贊助的研究成果聲稱,早餐攝入更多蛋白質的人,可以更好地管理體重。核桃種植商資助的研究成果認為,“使用核桃能幫助病人擺脫糖尿病困擾”。今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聲稱,喝葡萄汁會對大腦產生促進作用,提高認知功能和駕駛表現,贊助者當然是一家葡萄汁生產商。

 長期從事營養學研究的內斯特爾十分清楚,很少會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某種特定食物對人類的健康能產生如此神奇的影響,但她的發現并非個例。在與糖類相關的產業中,這一現象尤為明顯。

 據《紐約時報》報道,可口可樂曾成立名為“全球能量平衡網絡”的非營利組織,在2010年至2015年斥資1.328億美元贊助科研人員,試圖淡化含糖飲料和肥胖之間的聯系。路易斯安那州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去年宣布一項大型研究成果,稱缺乏身體鍛煉是全世界兒童肥胖的最主要原因,這一研究也是由可口可樂公司贊助的。

 過去10年間,美國飲料銷量每年都在下降。為了挽回頹勢,碳酸飲料巨頭試圖通過“強有力的證據”誘使公眾相信,攝入糖分與肥胖毫無關系,防止體重增加的關鍵不是“管住嘴”,而是“邁開腿”。它們還試圖讓消費者相信,添加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比水更有利于減肥。

 今年6月,美聯社揭露,代表雀巢花生醬夾心巧克力、好時巧克力和彩虹糖的糖果貿易協會贊助科學研究,聲稱“吃糖的兒童比不吃的體型更纖瘦”。美國果汁品牌POM Wonderful則投入3400萬美元贊助石榴汁研究,將其包裝為能預防疾病的健康飲品。

 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綜述分析指出,獨立經費的研究往往發現喝汽水與不良健康后果相關,而那些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美國飲料協會和制糖業資助的研究成果,得出正面結論的幾率是前者的5倍。

 “你選擇這些食物不是自主的,而是被灌輸了一種理論,認為它們是正常、合理的。”內斯特爾總結說,“這不利于營養學研究,也有損公眾對營養科學的信任。這是市場營銷,不是科研。”

并非只有制糖業受益于對脂肪的妖魔化

 多年的追根究底讓內斯特爾樹敵無數,也早已習慣了企業與科學界的種種私下交易,但她心目中的“營養學界英雄”赫格斯特德涉嫌學術腐敗,仍然令她感到震驚。

 50多年過去了,幾位被卷入丑聞的科學家和糖業高管均已去世,他們當時的心境也早已無從得知。但《洛杉磯時報》指出,真實的情況也許微妙得多,不問青紅皂白地將其視為金錢交易并不恰當。

 事實上,從上世紀50年代起,許多科學家發自內心地相信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是心臟病的主要誘因,赫格斯特德堪稱其中的旗幟性人物。在接受制糖業的研究經費多年前,他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一筆稱不上巨款的金錢,恐怕很難讓他昧著良心動搖自己的觀點。

 哈佛大學醫學院醫生杰森·布洛克直言,政府為營養科學提供的科研經費相對不足,許多科學家沒法為自己的研究爭取到政府資助,自然轉向了別處尋求資金。大量資金缺口的存在,必然使食品公司和行業團體得以“趁虛而入”。

 問題在于,那些對食品公司有利的觀點,顯然更容易吸引更多業界贊助的研究經費,從而更容易通過企業的營銷渠道影響大眾。即使某些觀點在學術界只是少數派,企業仍然可以將其抬高到主流地位。同樣,某些問題也更吸引研究者探索,因為業界對它們更感興趣。

 對于科學家和業界來說,這似乎是個雙贏的局面。但糟糕的是,當這些被經濟利益綁架的科研結果影響政策時,消費者還能夠相信什么樣的科學研究呢?

 直到,人們才開始逐漸意識到糖與慢性疾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多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攝入糖分過多可導致代謝綜合征、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進而增加患Ⅱ型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癥和其他嚴重疾病的風險。今年8月,美國心臟協會發布一份報告,建議兩歲以下兒童不額外攝入糖分,兩歲以上兒童從糖類中攝取的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如今的人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反糖”時代。

 糖毫無疑問對健康有害。但在消費者被誤導、肥胖和糖尿病劇增的數十年里,美國人飲食習慣變化包括從脂肪到碳水化合物、從動物油到植物油、從蔗糖到甜味劑,并非只有制糖業受益于對脂肪的妖魔化。

 從1965年到2011年,美國人減少了25%的脂肪攝入,增加了超過30%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其中面粉和谷類產品消費增加了41%,玉米制品消費增加了183%。許多行業仍在試圖操縱營養學研究,當人們逐漸意識到糖的危害,下一個“甜蜜陷阱”也許在前方。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爆米花 可樂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