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美食亦要文人捧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5-01-15 09:31:45 By 東仔 閱讀(928)

 冬日天黑得早,才傍晚六點多,書巷故里已經寂如深夜。我與女伴在旁逸斜出的巷弄里,用手機導航,找一家在網上看好的紹興土菜館。

 小城想是睡得早。家家閉門閉戶,巷弄里看不到行人,只有紅燈籠輕輕搖擺,小路盡頭一片幽暗。突然聽見清脆的自行車鈴聲,一輛騎得飛快的車從我們身邊經過。前頭驀地大燈雪亮,是到菜館了。

 我專程點一份霉菜梗蒸黃豆腐:大粗碗里,黃黃的大豆腐上面,壘滿寸許長、細竹節樣、馬克筆粗細的菜梗。夾一根,像吃竹竿,硬硬的。試咬一口,咬不動,一粗絲一粗絲全是纖維,更像竹子了。吮吮,倒還有滋有味,汁水滑膩膩地進了口,確像咸味果凍。

我一眼沒留神,看到女伴一根一根把菜梗全挑出來扔掉了,大駭:你干什么?

她說:這個又不能吃。

我啼笑皆非:不能吃我點它干嘛?

 不怪女伴,這老得跟竹鞭似的、完全咬不動的東西,要不是我讀過汪曾祺,我也不會知道它是臭莧菜梗,更沒想到它能吃。

 汪曾祺寫道: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莧菜梗。莧菜長老了,主莖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2寸許小短,入臭壇。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凍狀。擒住一頭,一吸,芯肉的即入口中。這是佐粥的無上妙品。我們那里叫做莧菜秸子,湖南人謂之莧菜咕。因為吸起來咕的一聲。

 他的書,我反反復復讀過不知多少遍。一看,實物與他筆下所寫,幾乎一模一樣,我有一種不出所料的得意。

 點這個菜,像朝圣。汪曾祺寫吃食的散文,很是影響過我的飲食結構。我小時候,家旁邊全是荒地,家家都辟成菜園,我家也不例外,春天是萵苣,秋天是洋姜,一到夏天,竹葉菜(即蓊菜)、湯菜長得滿山遍野,這倆東西都賤生賤養,掐了長,長了掐,一家人吃一個夏天。書上說:革命黨人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比喻成竹葉菜也行。

 湯菜又叫木耳菜,長得厚嘟嘟,確實像大片綠木耳。它入口滑溜,我不太喜歡那口感,還要連吃三個月,越吃越煩,只要在餐桌上看到它,我使性子:天天吃這個!

 直到有我讀到汪曾祺: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幾乎餐餐都有一碗綠色的葉菜做的湯。這種菜吃到嘴是滑的,有點像莼菜。但我知道這不是莼菜,因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樣子也不像。我問服務員:這是什么菜?冬莧菜!第二天我過到一個巷子,看到有一個年輕的婦女在井邊洗菜。這種菜我沒有見過。葉片圓如豬耳,顏色正綠,葉梗也是綠的。我走過去問她洗的這是什么菜,冬莧菜!我這才明白:這是冬莧菜,這是葵!那么,這種菜作羹正合適。這不是湯菜嗎?

 采葵持作羹,羹是湯,難怪我們叫它湯菜。它也確實適合煮湯,盛夏天氣,切塊嫩豆腐,氽點兒瘦肉,下一把湯菜,煮出來湯清葉綠豆腐白外加肉色隱隱,簡直像淡筆白描的國畫。

 我仿佛才認識湯菜,激動的心情難以平抑,主動要求去掐湯菜為晚飯做準備:湯菜生得矮,密匝匝一地碧綠,連日晴旱,那葉片卻像剛淋過雨,冗自綠得油光水滑,汪了一園子。這不是青青園中葵的景色嗎?

 突然間,覺得對它好抱歉:你是這么古典雅致的植物,像公主落難在民間,恕我眼拙,沒有從你的蓬頭粗服認出你千年一系的高貴血統。我從此開始喜歡吃湯菜。

 吃魚腥草,也跟汪曾祺有關。他寫過:有一個貴州的年輕女演員上我們劇團學戲,她的媽媽遠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者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嘗了幾根。這是什么東西?苦,倒也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是招架不了。

 上世紀90年代,我次去貴州,桌上有一小盤涼菜:黃黃的小菜梗,圓珠筆芯般粗細與顏色,彎彎曲曲,像縮微的山藥,彎彎曲曲。眾人一嘗,紛紛大呼受不了,呸呸吐。主人賠笑介紹:這是魚腥草。我眼前一亮:原來這是汪老也招架不住的魚腥草,趕緊嘗嘗我是慣吃魚蝦的南方人,還真不討厭那魚腥氣。

 因為老舍與梁實秋,我在北京一定要喝豆汁。所有人都說:你吃不下的。他們是對的。但不試一次,我簡直對不起《四世同堂》和《雅舍談吃》。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只因讀過他們的書,捏著鼻子嘗一口豆汁后,全碗倒掉?

 因為白先勇,我在桂林堅持要找馬肉米粉,是花橋榮記沒有?真的沒有?真的只是他虛構出來的一爿店?陪我的當地朋友失笑,頭連搖,大波西米亞金耳環直甩直甩,卻讓我想起玉卿嫂的一雙杏仁大的白耳墜子,剛剛露在發腳子外面。

 看土耳其作家的《七屋》,我立刻上網買土耳其軟糖(Lokum):厘米大小的小方糖,像浴室壁上的小塊方磚,軟咚咚的。一塊塊玫瑰紅、檸檬黃,又灑了糖霜椰粉,是方磚上霧了層水氣,朦朧中更顯嬌艷。看著覺得甜得牙疼,果然。北歐作家常常提到甘草糖(salmiak-ki),我怎肯放過:那味道,像八角、桂皮、各種作料裹了糖衣,我全因為好面子,才不好意思當朋友面吐出來。說不出是咸是辣是甜,只能稱為怪味,跟它比起來,怪味豆的滋味是多么和諧統一。

 豈能讀過《追憶似水年華》而不想吃馬卡龍(Macaron):七彩繽紛的小圓餅,合盤端上來像德加名畫《粉紅與綠》,既誘惑又無邪。味道如何?一個字:甜。三個字:太甜了。甜得讓我為血糖擔憂,一個都吃不完。

 會沿著書本覓食的,不止我一個。民國才子蘇曼殊酷愛小仲馬的《茶花女》,茶花女摩爾登糖,恩客上門莫不送上大包糖果。曼殊愛茶花女及摩爾登糖,日食三袋,自稱糖僧。當時女仆月薪不過一元,他坐船外出時卻會買幾百元的摩爾登糖當零嘴船未到岸,糖果已盡。有錢的時候,他買數千元的摩爾登糖分給眾人。沒錢怎么辦?從朋友口袋里硬搶!還有一次,他索性把口里的金牙敲下來變賣,為了買糖。拔釵沽酒是雅事,拔牙換糖可真的太那個了。

 他原本是嗜甜之人,貪嘴不自律。柳亞子有一次送他二十包芋頭餅,他一頓干光,第二天肚子疼得起不了床。這種暴飲暴食是對身體的摧殘,他在35歲那年因病去世。包天笑曾這樣寫過他:松糖桔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想是大師心里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摩爾登糖是什么?原來是法式名點糖漬栗子(Marron Glac):栗子去皮后保持完整,煮熟后,投入10%濃度的香草糖漿中小火煮沸,再浸泡24小時。撈出后,把糖漿加濃到20%濃度,再次投入栗子煮沸浸泡反復若干次,糖漿濃度次次加高,又加入朗姆酒,一次撈出晾干至不沾手即可是不是很像糖葫蘆?只不過把山楂換成了栗子,想起來也很讓人流口水。

我饞癆病發,立刻上萬惡的淘寶居然無售。真是欲剁手亦不可得矣。

 我是武漢人。武漢是魚米豐美之鄉,佳食甚多,武漢人愛吃愛喝,對本地的飲食文化也頗為自得。只可惜欠缺懂吃會寫的食家代為揚名,因此不太為眾人所知。

 與武漢吃食有關的文學作品,我印象較深的,當屬池莉的《生活秀》,女主角是在吉慶街賣鴨脖子的。小說反響不俗,搬上銀幕后,小陶虹操刀剁鴨脖的風采,幾乎算得上颯爽英姿,鴨脖在大銀幕上看上去,也像格外好吃。

 這部小說對武漢的鴨脖事業,功不可沒。到現在,鴨脖已成為我會友時最常帶上的本地土儀,惠而不費的手信。滿街的鴨脖品牌,我挨個兒全給朋友們快遞過。憑這個,武漢鴨脖協會如果有這個機構的話應該給池女士贈塊匾。

 杭州西湖的風光與武漢東湖幾無二致,但前者名動天下,后者不過是一個湖。這沒什么可說,郁達夫有云: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至今仍姓蘇,去西湖,為的是梁祝、白娘子與許仙、蘇軾與白居易,這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我借用一下:美食亦要文人捧,鴨脖人說武漢好。作為文人,我能為武漢吃食,做些什么?

 我愛吃,雖然怕胖。我也愛我的家鄉,雖然人微言輕,沒啥用處。但如果能夠,我也愿意多寫寫武漢以至湖北的吃食,總歸會有人讀了食指大動,淘寶下單,或者到武漢的時候,買上一兩次。也算我為拉動家鄉的GDP,稍盡過綿薄吧。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美食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