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食品行業的救命稻草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4-12-06 11:41:29 By 東仔 閱讀(848)

 近日來曾經紅遍中國,有70多年歷史的紅梅味精品牌,再次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但這一次卻和一個并不樂觀的詞語結合在了一起破產。

 對于紅梅味精破產的解讀,很多人都歸結為了近年來雞精產業的快速發展,因為雞精侵蝕了味精的市場,因此隨著紅梅味精的破產,不少人也開始關注起了其他味精品牌的命運來,不知它們又將如何面對雞精行業的威脅。

不過,味精行業的危機真的是雞精帶來的嗎?從已有的數據來看,也只能說是部分原因。

 在紅梅味精向法院申請破產的2012年,全國雞精產量增長到34.5萬噸,而同年味精的需求量為155萬噸,這兩個數字的巨大差異也說明用雞精去填補味精的市場還是一個為時尚早的說法,至少很難成為紅梅味精破產的主要理由。

 但是否這說明味精行業還是太平無事呢?還有一個數字可以解答這個問題2012年中國味精行業的產能達到了300萬噸,僅的三家味精企業產能達到了175萬噸,超過當年的需求量。

 可見,味精行業具有明顯的產能過剩現象,這也難怪中央近年來對味精行業出重拳,不斷淘汰落后產能。

 事實上,盡管消費市場方面雞精大量取代味精,但由于味精是單一的谷氨酸鈉結晶,而不同企業的雞精并無統一的標準,因此在工業生產方面,雞精并不能取代味精,而食品加工業才是味精的主要市場,超過50%,所以說味精行業的危機雖說離不開雞精的沖擊,但更多還是來自于行業自身。

 中國味精行業在上世紀80-90年代有過爆發式增長,在當時一般的家庭都將味精視為一種時尚的調味品,但這股風潮卻在近年來逐步呈現了一種相反的軌跡,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拋棄味精,視味精為一種不健康的食品。

 不僅如此,不含味精也成為很多諸如餅干面包之類的食品開始嘗試的路線,一些新型的增鮮劑開始出現,如核苷酸類產品,它們的增鮮能力更強,在加工時可以更少添加,同時也更順應大眾對于健康的觀念,這才是味精行業遭遇的威脅。

這個潮流似乎并沒有什么理論支持,但認為味精不健康卻幾乎成為民眾的共識。

 實際上,不健康的威脅對于雞精也一樣存在,很多不使用味精的家庭講究的是不用增鮮劑,管你是味精還是雞精,只要食材新鮮,煮熟了拌點鹽可以吃;而稍有心思的消費者一旦發現雞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是味精時,也不會再為雞精買單,所以雞精行業的發展并非想象中那么春風得意。

 不過有的時候,即便是公認的不健康食品卻也有咸魚翻身的那,最近某品牌的辣條走出國門著實讓國人有一點揚眉吐氣的感覺,很多人也紛紛秀出自己嘗試該辣條的經歷,似乎如此國際化的事件可以一改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

 然而走出國門是否能證明食品的健康,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中國的特色食品有很多都可以出口,但多數即便出了國門,也仍然只是華人的食品。傳統制法的松花蛋有著很多不健康的問題,西方人甚至用惡心這樣的詞語來評價,以至于激怒了不少華人,但這并不影響其出口,因為只要相關的檢疫檢驗參數達標可以了。

 實際上,在西方本土食品中,也不乏不健康食品,例如漢堡和炸雞很難稱得上健康食品,但是由于這些食品的成本較低,為了保證低收入人群的溫飽問題,這些食品也不會被禁止。

 大概是因為這些年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中國人已形成國外食品健康的觀念,同樣也會認為能出國門的食品健康,但理性來看,未必如此。

 坦率來說,國際化的路線的確讓不少商品因此受益,尤其像手機、汽車和服裝等等這些中國山寨品牌的集中領域,能夠走出國門的企業往往可以借此騰飛,但國際化的食品品牌卻會承受更多的壓力,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食品行業的大品牌近年來在中國出了洋相,其根本原因都是輕視了食品行業的本質健康問題。

 所以說,從紅梅味精到出國辣條,我們都再一次領悟,食品行業的救命稻草,不在于資本運作,不在于品牌管理,只在于健康理念。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食品行業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