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分析 > 正文

2016年度中國食品行業十大新聞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7-01-21 08:18:17 By 而立 閱讀(744)

回顧和總結過去,可以尋找更好的發力點,謀劃更廣的發展空間。剛剛過去的2016年里,我國食品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在2017年這一新起點上,借助專業優勢和大數據分析,中國食品報社廣泛征集并遴選的2016年度社會關注度高、行業影響力大、媒體傳播廣的食品領域十大新聞及十大熱點事件出爐。在第二屆食安中國發展論壇暨2016年度中國食品行業十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食品報社不僅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食品行業十大新聞與中國食品行業十大熱點,同時也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施行等新聞以及“膠水牛排”嚴重誤導消費者、福喜公司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宣判等熱點事件進行了深度分析和點評。

1.習近平強調落實“四個最嚴”要求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初對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并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黨政同責、標本兼治”的指示,高屋建瓴、統領全局,牽出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牛鼻子”.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黨政不同責,肯定無法將工作持續推進。而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則是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

 在2016年8月舉行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沒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點評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建國以來首次在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的長期戰略規劃,全民健康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綱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突出“大健康”的發展理念,著眼長遠與立足當前相結合;從全局高度,統籌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領域的政策措施;目標明確可操作,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綱要》的發布對于食品工業尤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方面將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綜合保障水平。健全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格局,嚴守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另一方面,食品工業本身的使命得以明確。正是因為《綱要》的發布,廣大營養工作者將2016年視為“營養健康的大年”.食品安全是底線,滿足公眾對營養攝取的要求,實現從吃得飽、吃得豐富向吃得營養健康轉變,才是食品工業不懈追求的目標。

3.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

 2016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由張德江委員長擔任組長,對湖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進行實地檢查,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主持兩次全體會議及專題詢問。

 2016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食藥監總局局長、國務院食安辦主任畢井泉作了《國務院關于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反饋報告》,對加大食安法宣傳力度、完善食藥監管體制、完善配套規章制度、健全食安標準等12個問題做了詳細闡述。

點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的首次由委員長親自擔任組長的執法檢查組,在對部分地區的食品安全狀況檢查后,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檢查報告。國務院針對報告提出的問題,從12個方面做了系統的闡述。引人注目的是,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帶隊的國務院相關部、委、辦、局負責人,全部到會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問詢,各自從不同角度對相關問題的處理和工作安排,進行了匯報和解釋。毫無疑問,全國人大的積極介入,接地氣的執法檢查,為我國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加入了新籌碼。

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

 2016年5月13日,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該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三部分組成。該指南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核心推薦;針對孕婦等特定人群提出特殊指導。

點評

 該指南是根據營養科學的原則和人體的營養需要,結合當地食物生產供應情況及人群生活實踐,專門針對食物選擇和身體活動提出的指導意見;是公共營養政策的基礎性文件,是政府實施和推動食物合理消費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消費者、工業界、營養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員用于基礎教育、科普宣傳和食物援助工作的綱領。

 該指南的制定方法和程序,參考了國際組織及其他膳食指南的制定,充分考慮了我國營養和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指南科學性強,相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此為指導,傳授正確的科學知識給公眾,指引居民消費。指南對于食物供應者也同樣具有指導作用。

5.倡導“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理念

 2016年6月14日,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北京啟動。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調,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監管必須“零容忍”.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堅持德法并舉、社會共治,全面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確保“產”得安全、“管”得到位,讓人民群眾共享食品安全發展成果。

點評

 “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是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實踐中總結的創新方式。食品安全事關重大,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盡管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監管必須“零容忍”.實踐證明,只有全社會形成“共享共治”的氛圍,各行各業都遵守職業操守,人人從“我”做起,才能真正讓假冒偽劣食品遠離我們的生活。

6.省級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納入評議考核

 2016年8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明確2016年起對省級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考核。

 《辦法》規定,考核分為四個步驟:實地檢查、自查評分、部門評審、綜合評議。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作出綜合評議,形成考核報告,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審定。

點評

 省級地方政府,是貫徹中央政府各項方針和政策的執行人。中央政府對省級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考核,促使地方政府必須在食品安全工作上下大氣力。由于考核結果分為:A、B、C三個等級,對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加壓,食品安全工作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7.“史上最嚴”嬰幼兒配方乳粉新政實施

 自2016年10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辦法》規定,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均實行注冊管理,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

點評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先后出臺多個法規及管理制度,從嚴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對于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種、數量做了嚴格規定,禁止利用配方進行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新政的實施,對于市場環境的清理和整頓、產品的提質升級,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8.《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施行

 2016年3月7日,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簽署第24號令《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明確了注冊申請、現場核查與技術審查、批準時限、臨床試驗等要求。

點評

 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特醫食品元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了特醫食品的“食品”身份,同時要求,按照特殊食品對特醫食品實施嚴格管理。

 特醫食品是當下食品領域中眾所矚目的亮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眼下中國特醫食品的消費市場規模較之全球總量微不足道,有數據顯示僅占1%,但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平均年增長率在37%左右。旺盛的消費需求,巨大的市場潛力,對于產業極具誘惑。但是,特醫食品是給與特殊人群特定疾病狀態下營養支持與保障的食品,工藝復雜,質量安全直接影響到目標人群的健康安全,須臾不得放松。當前,中國特醫食品正處在產業發展初期,《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豎起了高門檻,有利產業今后規范發展。

9.《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發布實施

 2016年7月13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實施。

 《辦法》明確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的管轄職責和查處職責,嚴格科學設定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為執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辦法》對網絡平臺強化了七大義務:備案、具備技術條件、建立食品安全相關制度、審查登記、建立檔案、記錄保存交易信息、行為及信息檢查,并將“神秘抽檢”制度引入日常監管。

點評

 網絡食品方興未艾。由于相關監管的缺失,新的事物在給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此次網絡平臺強化了的七大義務,將曾經受到詬病的“神秘抽檢”行為,以法律的形式日常化和制度化,這無疑是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的重大進步,也為今后監管工作遇到新課題時,提供了樣板和思路。

10.超四成網絡謠言涉及食品安全

 2016年6月14日,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專家指出,食品安全謠言已經占到了網絡謠言傳播量的45%,位居位。其中有些屬于消費認知問題,有些屬于企業不正當競爭制造話題。

點評

 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日益猖獗,造成社會恐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謠言和誤導性信息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已經超過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帶來的健康危害。近年來,中國總體的食品安全水平在政府部門和企業努力下明顯提升,但是消費者對此仍不領情。究其原因是風險交流太薄弱。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指各利益相關方食品安全風險、風險所涉及的因素和風險認知相互交換信息和意見的過程。風險交流不是政府部門單向的新聞發布,也不是科普教育,更不是危機公關,而是雙向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食品信息交流體系,尤其是發揮媒體在糾正和縮小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

 可以樂觀的說,信息交流不對稱的局面正在發生改變。隨著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新聞發布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中國的信息發布重心也由“危機傳播”逐步向“風險溝通”轉移。而為了適應食品安全治理新形勢,補齊風險交流這塊短板,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也增加了“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的條款。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食品 | 核心內容:中國食品行業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