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分析 > 正文

聚焦食安監管12熱點話題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12-27 08:25:00 By 而立 閱讀(678)

 2016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由張德江委員長擔任組長,對湖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進行實地檢查,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主持兩次全體會議及專題詢問,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有力地推動了食品安全法的貫徹實施。執法檢查工作對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要求、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加快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12月23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食藥監總局局長、國務院食安辦主任畢井泉做了《國務院關于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反饋報告》,對加大食品安全法宣傳力度、完善食藥監管體制、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健全食安標準、推進食安治理體系建設、重拳整治食品生產經營突出問題、強化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加快整合檢驗檢測機構資源等12個問題做了詳細闡述。

1.繼續加大食品安全法宣傳普及力度

 2016年8月,食藥監總局印發《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建設實施意見》《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將食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落實執法人員考試考核和持證上崗制度,行政執法人員每年參加法治宣傳教育培訓不少于40學時,每年組織一次全系統食品安全法治知識競賽,加快建立典型案例指導制度,強化對基層執法工作的指導。中宣部組織新聞媒體加強食品安全法宣傳解讀,嚴格規范食品安全報道,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識和法律常識,引導食品企業和從業人員學法、知法、守法,引導公眾科學理性消費,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濃厚氛圍。衛計委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積極開展食品營養安全科普宣傳。農業部通過多種形式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知識。教育部明確規定食品安全教育內容及載體課程,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生物》《化學》等課程標準增加了食品安全內容。糧食局通過展示“放心糧油”產品、開放檢驗機構實驗室等活動宣傳新食品安全法。針對食品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普遍偏弱的現象,食藥監總局要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定期開展企業法定代表人、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食品安全法治宣傳員的培訓考核。市縣兩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將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培訓記錄作為重要內容進行檢查。各地食品生產經營者通過組織集中學習、知識競賽、評比考核等方式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宣傳培訓,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各單位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法宣傳教育活動,有效提升了全社會食品安全法治意識。

2.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出,“建議國務院對基層監管體制改革特別是機構設立情況開展專項調研并加強指導,堅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的要求不動搖,抓緊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為落實‘四個最嚴’提供制度和組織保障”.李克強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中央編辦、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衛計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藥監總局、國務院法制辦等9個部門組成調研組,于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重點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和機構設置情況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組由國務院食安辦主任畢井泉擔任組長,下設9個工作組,分別由中央編辦、衛計委、工商總局和食藥監總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帶隊,赴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浙江、河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寧夏等10個省(區、市)的19個地(市)、67個縣(市),考察基層監管所34個,召開座談會46次。調研結束后,國務院食安辦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專題調研情況的報告》,并起草了《關于加快完善統一權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意見》。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召開會議,對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協調。按照會議要求,國務院食安辦會同中央編辦和食藥監總局對加快完善統一權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根據工作安排,有關文件抓緊修改完善后,將按程序報國務院,文件主要內容是明確各級政府食品藥品監管事權,保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的穩定性,建立職業化食品藥品檢查員隊伍,深化食品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提高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加大違法犯罪行為懲處力度等。

3.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

 積極推進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制修訂  食藥監總局牽頭組織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目前國務院正在審議。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共10章208條,主要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強化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實施最嚴格監管,創新監管方式,推進社會共治等方面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農業部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加快推進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出臺,組織修訂生豬屠宰管理條例。食藥監總局加強對食品安全地方立法指導,全國人大食品安全法執法監督檢查后,又有湖北、青海、云南、天津、遼寧、甘肅、重慶、四川、江西、湖南、黑龍江11個省份(目前共有16個省份)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其他省份正在抓緊推進。

 加快出臺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  食藥監總局、衛計委、農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規章,2016年7-9月,先后出臺《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等配套規章以及《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針對監管實踐中反映食品安全案件處罰起點高的問題,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法律適用有關事項的通知;同時致函高法院,積極推動修訂食品安全相關司法解釋,法院正在抓緊研究完善。目前正在加快制修訂《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管理辦法》《食品標識管理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考核辦法》《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辦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進口食品口岸檢驗監督管理辦法》《學校食堂與外購學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規定》等配套規章制度。

4.加快健全食品安全標準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衛計委已牽頭完成近5000項食品標準的清理整合,并會同食藥監總局、農業部等部門發布926項食品安全標準,計劃年底前再發布130余項標準,屆時將形成近1100項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涵蓋兩萬項指標,基本覆蓋所有食品類別和主要危害因素。組織各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清理,及時廢止和修訂與標準不一致的地方標準。會同相關部門對檢驗方法、污染物限量、乳品等標準進行跟蹤評價,開展食品安全標準培訓,不斷提高各地的標準服務與解答能力。衛計委將圍繞建立最嚴謹的標準的要求,不斷完善以標準為主、地方標準為輔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管理銜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監測和抽檢等數據在標準制定中的應用。

 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的制修訂  農業部與衛計委組建了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兩個標準審評委員會,目前已制定5724項農獸藥殘留限量(農藥殘留4140項,獸藥殘留1584項)和932項檢測方法標準,基本覆蓋我國大宗農產品和常規農獸藥品種。推動各地制定生產技術規范1.8萬項。農業部加快評估轉化國際食品法典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對我國已批準使用但尚未制定限量標準的農獸藥,加快制定限量標準,重點制定蔬菜及特色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和小品種畜禽產品的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對在其他已登記而我國沒有登記使用的農獸藥進行分類,制定進口農產品的殘留限量標準和分類制定“一律”限量標準;制修訂禁限用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全面清理整合修訂農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實施《加快完善我國農獸藥殘留標準體系工作方案》,計劃每年新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1000項,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00項,5年內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總數達到10000項以上,將與國際食品法典基本一致。收集整理國際食品法典和其他農獸藥殘留標準的有關情況,建立標準數據庫,將國際食品法典中我國批準登記使用的農藥種類全部納入5年標準工作規劃。啟動主要農產品標準普及行動,力爭5年內全國“菜籃子”產品主產縣基本實現按標生產。

5.強化種植養殖環節源頭治理

 強化產地環境治理  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推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著手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業部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大力推進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和病死動物的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全國年處置畜禽糞便污水16億噸,無害化處理病死豬2670萬頭,通過實施“五料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主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1%.在部分地區啟動實施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和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

 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  農業部嚴把準入關,按照成熟一個淘汰一個的原則,分期分批對高毒農藥采取禁限用措施。禁用高毒農藥39種,高毒農藥使用量占農藥使用總量的比例下降到2%以下,淘汰小、亂、差飼料企業近4000家。獸藥生產全面實施標準化管理,禁止人用重要抗菌藥用于獸藥。在經營管理上,實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以及獸藥二維碼追溯制度。組織實施“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15億畝。在規模化經營主體落實生產記錄、安全間隔期制度,鼓勵農民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禁用限用措施;實施獸藥處方藥管理制度,提高養殖安全用藥水平。

 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  農業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融入農業產業發展,強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大力推進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投入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建設1.3萬個菜果茶標準園、畜禽水產健康養殖場。新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3萬個。環境保護部把建設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作為重要抓手,已建成有機食品生產基地176個。質檢總局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已建設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272個。

 加快追溯體系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對推進使用農產品、食品、藥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等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農業部、商務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明年初將建成“高度開放、覆蓋全國、共享共用、通查通識”的追溯平臺,并與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逐步實現對接。2016年6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研究制定追溯管理辦法以及標準和技術規范,力爭“十三五”末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菜籃子”產品及“三品一標”產品規模生產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

 嚴格源頭監管  農業部加大監測預警力度,每次例行監測后,強化檢測結果會商分析,深入研究變化趨勢和問題原因,及時通報有關監管部門和地方農業部門,督辦重大問題隱患,推進檢打聯動,強化問題產品查處。圍繞非法添加、違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突出問題,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禁限用農藥、獸用抗菌藥、“三魚兩藥”、生豬屠宰、“瘦肉精”、生鮮乳、農資打假等7個專項治理行動。國務院食安辦、農業部、工信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五部門聯合開展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今年以來,全國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247.4萬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134萬家次,查處問題2.1萬余起。

6.依法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建設

 認真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正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加強進口食品準入管理,加大對境外源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力度,有序開展進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設。

 加快編制食品安全戰略  國務院食安辦正會同各成員單位抓緊編制食品安全中長期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從源頭性、基礎性、制度性問題入手,推進“餐桌污染治理”,建設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戰略計劃重點推進內容包括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確立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優化中央與地方監管事權;嚴格落實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實施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最嚴格的監管制度,強化基層產品抽樣檢驗和全過程檢查;落實最嚴厲的處罰,對違法犯罪行為嚴肅追究法律責任;構建有力的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檢查員隊伍;實現全面社會共治;實施耕地污染治理工程;筑牢食品安全的產業基礎,加強農業和食品產業現代化。力爭通過5-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編制“十三五”食品安全規劃等  國務院食安辦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研究起草了《“十三五”食品安全規劃》。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每年至少檢查1次;統一組織的食品檢驗量達到4份/千人;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40%以上,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以上;食品安全監管和技術支撐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基層監管機構執法裝備標準化配備率達到75%以上。

 農業部正在編制《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十三五”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發展規劃》,圍繞食用農產品、食品等重要產品,加快建設覆蓋全國、先進適用的全程追溯體系。衛計委印發《食品安全標準、監測與評估“十三五”規劃》(2016年11月),正在編制《國民營養計劃》,著力加強食品安全基礎性建設。科技部正在編制《“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針對食品藥品生產和監管的關鍵科技需求,圍繞食品藥品安全全鏈條各環節,在食品藥品監測檢測、風險評估、溯源預警、全程控制的基礎研究、集成示范及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部署。

 嚴格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食藥監總局強化監督檢查、抽樣檢驗和案件查辦,研究制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食用植物油和白酒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追溯規范,推動建立企業食品安全受權人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問題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查。工信部持續推進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今年以來對試運行的追溯平臺進行了優化升級。農業部探索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2016年7月選擇6個省部署開展試點工作,鼓勵生產經營者自行出具合格證,采取內部質量控制措施,確保其生產經營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在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推行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全覆蓋。質檢總局大力推動企業以進口食用植物油為試點,試行進口商對境外生產企業審核制度;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冰鮮水產品實行進口商質量自主檢查制度;開發進口食品備案及信息記錄系統,組織對全國所有進口商及管理人員進行全覆蓋培訓。開發國境口岸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許可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監管信息開放查詢可追溯。

 強化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  2016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統一領導,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進行考核。對考核結果為A級的省(區、市)人民政府,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予以通報表揚。對考核結果為C級的省(區、市)人民政府,對該省(區、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進行約談。

 提升監管部門風險控制能力  食藥監總局制定《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風險分級監管制度,通過靜態風險因素及動態風險因素指標綜合評定,確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風險等級、監督檢查頻次和檢查重點,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制定《食品行業共性問題監管對策研究工作規范》和《食品行業共性問題對策清單信息平臺建設方案》,指導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排查和治理食品安全突出風險隱患,特別是帶有潛規則性質的食品行業突出問題,著力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能力。組織相關機構和專業力量不間斷開展輿情監測,及時捕捉、回應社會關切。開展食品安全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農業部前三季度共監測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產品102個品種94個參數,抽檢樣品33363個,總體合格率為97.4%,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蔬菜、水果、茶葉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7%、95.4%、99.7%和95.9%,同比分別上升0.8、1.2、3.3和1.1個百分點;畜禽產品為99.3%,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糧食部門對新收獲糧食中農藥殘留、真菌毒素和重金屬等食品安全指標進行重點監測。

7.重拳整治食品生產經營突出問題

 嚴格監督抽檢  突出針對性、靶向性和有效性,食藥監總局建立覆蓋、省、市、縣四級3264家監管機構和782家檢測機構的監督抽檢體系,建立覆蓋2916個縣(區)食用農產品抽檢數據直報系統。截至今年10月底,共完成91.5萬批次抽樣檢驗并公布抽檢結果,樣品合格率為97.5%.

 嚴格監督檢查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食藥監總局對肉制品獸藥殘留、蜂蜜摻雜摻假、中秋節后下架月餅處置等情況和食用油、調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劑等品種進行專項檢查和飛行檢查;對795家乳制品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對1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體系性檢查,制定200余個日常監督檢查項目,其中重點項目70多個。會同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將食品安全工作統籌納入新學期開學檢查及學校安全檢查內容,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

 嚴控食品進口  質檢總局嚴格實施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將25個698家肉類生產企業、78個(地區)13041家境外水產品生產企業、7個(地區)215家乳品生產企業(包括77家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納入注冊管理,對全國口岸5765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監督管理,依法對94家違法單位實施行政處罰。對進口食品全部實施檢驗檢疫,2016年以來進口食品不合格檢出率為0.88%.對美歐等31個的35種輸華食品開展體系審查或回顧性審查。在入境貨物到達口岸接受監管環節,未予準入食品2660批,均采取銷毀退運措施,經整改合格準入8340批;將319家進口食品違規企業列入“風險預警通告”,并采取嚴加監管措施。依法暫停38家不能持續符合注冊要求的境外企業注冊資格。

 嚴查違法行為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前三季度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1537萬家次,發現違法違規生產經營主體43.6萬家次,發現違法違規問題50.1萬個,完成整改生產經營主體51萬家次,查處案件10.6萬件,貨值金額約2.5億元,罰款約9.6億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查處虛假違法食品廣告案件1303件,罰沒款2639萬元。公安部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將打擊食品安全犯罪行為作為部署開展“夏季治安攻勢”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打假利劍行動。截至目前,各地破獲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300余起,公安部掛牌督辦114起,指揮偵破了吉林“9·22”利用工業明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貴州遵義李伏明等制售假劣食鹽系列案等一批大要案。

 嚴肅責任追究  各地監察機關認真查處食品安全監管失職失責行為,嚴肅追究有關職能部門及相關人員責任。目前,食藥監總局正抓緊研究起草食品藥品監管責任追究辦法,加大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責任追究力度。

8.強化法治約束與道德教化相結合

 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2016年9月,發改委、食藥監總局等2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關于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一是明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采取的懲戒措施。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嚴重失信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日常監督檢查頻次,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等級;至少每半年對企業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出廠檢驗、企業自查等管理制度和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監督檢查;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從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活動;責令企業定期開展食品藥品安全自查或者邀請第三方進行檢查評價;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嚴重失信者,從嚴從重處罰。二是明確相關部門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如對嚴重失信食品生產經營者,在一定期限內依法禁止其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對嚴重失信的自然人,依法限制其擔任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列入稅收管理重點監控對象,加強納稅評估,提高監督檢查頻次,并對其享受稅收優惠從嚴審核。

 加快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  農業部構建了農安信用平臺,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公開、交換和共享,起草了農資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備忘錄,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各項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積極引導農藥、獸藥、種子、水產品等行業協會和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信用評價,利用多種途徑對信用優良的企業進行推介,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9.著力強化監管執法能力建設

 強化監管人員執法能力  2016年10月,食藥監總局出臺《關于加強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食品安全執法規范化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中央“四個最嚴”和國務院食品安全“四有兩責”的要求,加強縣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執法能力。2016年以來,食藥監總局共組織50期食品安全法專題培訓,培訓縣市局長及骨干力量5000多人。質檢總局2016年已按計劃完成10期培訓,培訓基層監管人員1200余人次;計劃到2020年初步建成進出口食品安全基層監管、風險評估、境外體系檢查三支專業化、國際化、階梯化隊伍,為全面提升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科技部組織開展系列食品中化學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識別與確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智能化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以及食品安全重要參考物質,構建全覆蓋、組合式、非靶向監測技術體系;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溯源與預警、食物過敏標識風險評估、食品混合污染物毒性評價及風險評估、食品接觸材料風險評估與應對等技術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監測和評價評估技術體系等。2016年8月,食藥監總局會同認監委發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對檢驗機構在組織、管理體系、檢驗能力、人員、環境和設施、設備和標準物質等方面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食藥監總局完成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遷建一期項目,二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已獲發改委批準,目前正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規劃項目,總投資13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91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省市兩級食品檢驗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配備、省市縣三級食品檢驗信息網絡建設和縣級食品快檢車(含車載快檢設備)配備,目前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55.4億元。發改委安排質檢系統中央預算內投資65億元,衛生計生系統中央預算內投資23億元,糧食局中央預算內投資10.16億元,用于支持上述行業購置食品安全儀器設備及實驗室改造。

 強化信息技術支撐能力  食藥監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著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立項,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和全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與相關管理部門和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數據共享。

10.加快整合檢驗檢測機構資源

 國務院食安辦、食藥監總局正在編制《全國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建設規劃(2016-2020年)》,擬在“十三五”期間全面開展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工作。食藥監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加快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采取支持“相鄰若干個縣整合資源共建共用一個檢驗機構(區域性檢驗中心)”和“整合一個縣內不同部門檢驗資源建設一個統一檢驗機構(一般檢驗機構)”兩種整合方式。首批試點共確定30個試點項目,第二批試點確定182個試點項目,目前已下達205個試點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15.7億元。為了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檢驗檢測資源作用,食藥監總局正在會同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研究,適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

11.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強化部門協同配合  食藥監總局會同公安部等部門,研究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取證難、移送難、入罪難等問題,建立完善案件線索通報、案件移送、案件信息通報等制度機制。衛計委積極推進部門間風險監測和評估基礎數據的信息共享,完善與食品藥品監管、農業、標準委等部門共同研制發布標準機制。公安部與食藥監總局等部門建立了溝通協作機制,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上解決了鑒定經費、檢驗結論出具等問題,并聯合食藥監總局、人民檢察院共同掛牌督辦重大案件。

 強化食品安全風險交流  食藥監總局強化數據共享,今年已發布42期風險提示或消費提示,涵蓋30余類重點食品品種、節令食品以及野菜、野生毒蘑菇等。針對前三季度的熱點焦點問題,共編制了15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建立定期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機制,已召開五次會商會議,深入研究小麥粉嘔吐毒素、添加劑“兩超”、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超標、酒中甜味劑等問題。啟動向省政府通報風險警示信息工作機制。探索開展大型食品企業風險交流,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認知調查。與世界衛生組織及法國、意大利、新西蘭等聯合舉辦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培訓班。質檢總局今年已發布“風險警示通報”51件,編發《風險預警日報》230期、《進出口食品安全信息月報》11期。

 強化行業協會作用  食藥監總局組織召開部分食品行業協會座談會,交流食品生產監管工作開展情況,督促行業協會組織開展風險排查及監管措施研究,健全完善行業自律措施;指導行業協會制定食品安全管理五年計劃;定期向級行業組織收集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構建與大型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協作機制。衛計委堅持開門做標準,發揮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在標準制定中的作用,鼓勵多方參與。農業部鼓勵相關行業協會開展信用評價和行業自律,引導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誠信守法,自覺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及時處理投訴舉報  前三季度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受理食品投訴舉報41.2萬件,同比增長44.1%.立案1.6萬件,結案1.4萬件,移交司法機關506件。

 強化食品安全信息公開  食藥監總局建立抽檢信息每周定期公布制度,每月公布具體產品抽檢信息,每季度公布全國抽檢匯總分析情況,建立公布專欄,拓展公布渠道,開發“食安查”手機客戶端,增強公眾獲取抽查信息的可及性;按照“誰處罰、誰公開”的原則,繼續推動食品案件信息公開工作,努力實現案件信息公開工作規范化和常態化,不斷提升信息公開質量。質檢總局每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

12.總結推廣地方和企業經驗做法

 2016年10月,國務院在成都召開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即“雙安雙創”)工作現場會。目前已確定67個城市作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107個縣市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創建試點。食藥監總局會同農業部、衛計委、質檢總局、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舉辦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總結宣傳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方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的成功經驗。食藥監總局組織地方研究借鑒有關地方“三小”(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立法經驗。公安部積極推廣江蘇無錫、山東泰安等地通過快檢發現犯罪線索的經驗,著力提升破案攻堅水平。

 張德江委員長所作的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立意高遠,內容豐富。對于能夠快速研究解決的,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已抓緊采取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對于需要通過制修訂法律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規劃來實現的,有關工作也正在積極推進。下一步,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將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張德江委員長所作的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結合食品安全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貫徹實施,進一步落實好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切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健康。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不限 | 核心內容:食安監管

  • 2024/9/20至2024/9/22

  • 2024/11/8至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