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康師傅品牌動態

和自己較勁 做那尾攪活魚群的鯰魚

食品飲料品牌品牌新聞方便食品 By 東仔 閱讀(786) 2014/7/31

 從年人均消費方便面30余包到70包,中國方便面企業看似大有作為,但是劉乾宗很清楚,不能坐等市場的自然成長。

五谷道場的員工要來參觀,是把他拒之門外,還是敞開大門迎接?

這曾經是讓陳源很頭痛的問題。作為非油炸方便面的主力,“拒絕油炸”的五谷道場,一度與康師傅等主導油炸方便面的同業勢不兩立。

 最后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替陳源解決了這個難題。“董事長說‘OK了,他不說你也不會知道,他有勇氣說出來,我們就有勇氣接待。”陳源回憶說,從那以后,在參觀者方面,康師傅方便面印象館就沒有了“同業禁忌”這一條。

 不久前,康師傅方便面印象館館長陳源剛完成了一次“最有意思”的接待,是給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白象董事長姚忠良、統一等一批行業重量級人物做講解。它們是中國方便面市場除康師傅以外的最主要品牌。

 “康師傅已經做到行業領先,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心,讓大家走進來。從行業來說,市場越做越大,對大家才更好。”在康師傅工作了18年的陳源,自稱是公司的“老鳥”,從生產到行銷、教育培訓到現在的印象館,深知這個行業冷暖的她,這樣理解身處的這個“江湖”.

突圍同質化 被逼出來的不一樣

 從800多家到80余家的距離有多遠?十年。2000年到2010年,中國方便面生產企業進進出出,起起落落,存活率不到10%.

 由于技術含量較低、進入門檻不高,方便面行業一度是“只要想做,就能賺錢,而且凈利保持在10%以上”的好生意,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整個行業尤其缺乏創新。

 “你今天上一款新產品,明天就有了山寨版。被別人模仿,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在陳源看來,行業差異化已經越來越微小,“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胃,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是在過程中誰更用心一點點”.

康師傅顯然是“更用心一點點”的那個。

 這個起家于臺灣的食品企業,在剛進入大陸市場之時,也曾和對手一樣想主推在臺灣最暢銷的擔仔面、鮮蝦面等產品,而非紅燒牛肉面。

 “臺灣的原材料帶不過來,所以那時候我們是用臺灣的配方來修飾大陸的原材料,很多原材料,牛肉,牛油,或是蔥姜蒜都必須當地去找,當時我們算是把臺灣做方便面的記錄都改掉了。”林伯龍是當年與魏應州一起在廚房里“實驗”出康師傅第一碗紅燒牛肉面的“老人”,那時完全是用人工的方式,扛著炒鍋做出的醬料包。

 回憶起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的走紅,現任康師傅方便食品事業群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的林伯龍坦率地說,是被市場逼出來的。

 鮮為外界所知的是,康師傅方便面在內地的第一款廣告,是一只冒著熱氣、泡面的茶壺,為擔仔面做的。讓魏應州、林伯龍他們意外的是,不做廣告的紅燒牛肉面生意最好。“生產紅燒牛肉面主醬的設備只有一兩套,來不及供應,所以客戶下單紅燒牛肉面,我們一定搭配最好做的鮮蝦面賣,鮮蝦面沒有醬包,只有油包和菜包,便于量產。那時候我們的狀況是,廣告做的是擔仔面,人家要紅燒牛肉面,我們實際主賣的鮮蝦面。”

 就這樣湊合著,使得康師傅有機會加緊建新廠,同時把調理廠(是醬包生產的第一道關,蔥、姜、蒜、牛肉等均在此粉碎)的規模迅速擴大,當時甚至用了很多在臺灣都沒有的新穎設計。“(受日本方便面業的影響)當時臺灣方便面生產沒有調理廠,醬包生產也不成熟。等于說日清的老板發明方便面生產線,我們的老板發明了主醬的生產線,這樣才能夠把紅燒牛肉口味帶出來。”林伯龍回憶說。

 借助紅燒牛肉面的單品突破,2002年,康師傅在大陸市場實現了23.5%的市場占有率,超越統一(大陸市場占有率為21%),坐上中國方便面業頭把交椅。

 這一坐,就是將近十年。當市場穩定、走向成熟時,康師傅發展出很多諸如面霸120、福滿多、小虎隊等多種口味的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品種。從2003年以后,康師傅明確以“地方口味”作為方便面新品開發的主要方向。

 康師傅方便食品事業群副總裁劉乾宗透露,即便已經是市場第一大口味、現在一年銷售額約70億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在過去十多年間,已經經歷了N個版本,廣告語一直是“就是這個味”,但卻并不是“永遠的一個味”. 經歷了連年價格戰的中國方便面行業,從2010年開始,放棄價格戰,主動在產品價值上發力,在產品創新升級上做文章。比如,沉寂多年的統一全力以赴在全國推廣“老壇酸菜”,今麥郎主打“彈面”在面體上做文章,白象則大講特講“大骨與營養”.

 尤其是統一的老壇酸菜,請來名主持人汪涵代言,且集中火力推廣,知名度和關注度迅速提升,銷量直逼康師傅第二大產品--康師傅香辣牛肉面。有資料顯示,老壇酸菜2010年銷售20億,占統一方便面全年銷售的近六成。老壇酸菜面之于統一,大有紅燒牛肉面之于康師傅的意味。

 已經習慣“同題作文”的康師傅,看上去卻很淡定。康師傅方便食品事業群企劃本部副總經理盧宗慶這樣看待這場競賽:在酸菜上,統一是“專攻一味”,“是他贏我們,但是我們加總起來是贏他的”.對康師傅接近300種口味來說,酸菜只是一種細分,且在此領域,康師傅已經推出酸菜牛肉、酸菜排骨、酸菜仔雞三個口味。

 “他是挑戰者,我是引導者,我們的策略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獨攻一味,但是我們不能只做一個口味,我們還是回到口味多元化的機制上,讓它更多。”盧宗慶說。

“冠軍”難做 老板就是“假想敵”

俗話說,大樹底下不長草。

 連年占據中國方便面市場“一哥”位置,甚至從2008年起,康師傅方便面的市場份額一直都是超過50%以上。如果有一天康師傅沒了競爭對手,會不會是很尷尬的事?

事實上,魏應州比任何人更擔心這樣的狀況出現。

 “老板說,他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他會代表競爭對手來要求我們。”盡管魏應州的要求很嚴格甚至嚴苛,但是有這樣的壓力劉乾宗才覺得更踏實。作為康師傅方便面業務的直接責任人,劉乾宗深知在競爭白熱化的食品類快速消費品領域,“不進則退”意味著什么,“如果沒有進步的動力,就是準備老死”.

 2008年是世界方便面發明50周年,但這一年卻是中國方便面行業在經歷連續18年的急速快跑后,首次出現方便面總產量的負增長,同比下降10%.2009年雖然中國方便面的總產量達431.2億包,占全球的50%以上,但是同比產量再度下降3.9%.

 “那時候經濟不景氣,很多廠商不愿意投資,大家不出新產品,消費者少了新品消費,老板就說,挑戰我們,讓我們出更多新產品,來彌補別人的空缺。”劉乾宗回憶。

 也是從2008年開始,康師傅找到全球知名的四大顧問公司,魏應州請他們分別給康師傅做了長達一年半的專案分析,針對康師傅的直營系統強化、財務分析系統強化、生產系統及時回應、產銷與物流系統的對接、行政管理系統優化等等方面。

 “讓他們給康師傅出一個’體檢報告‘,告訴我們需要吃什么補藥。”參與過這個項目的王世琦介紹說,這是他從管理顧問公司跳槽到康師傅后接手的第一個大項目,現在他是康師傅方便食品事業群經營本部協理。

 尤其是當康師傅希望推出更多一些新品,讓市場更有活力時,“自我診斷”就變得尤其重要。“比如我們如何能從前方終端市場知道消費者對新品的需求,讓我們后端的生產與銷售更加協調,更加順暢。”王世琦進一步解釋,品牌制造商與當地消費者之間是有距離的,更何況中國市場如此廣大,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的需求也是有差別的,“如果你能準確知道當地消費者需要什么,你才會做出更符合他需要的東西”.

 把握達到消費者的“最后一公尺”,康師傅已經有了新動作。它與幾家國際的連鎖零售商達成對接協議,雙方對接的不止是訂單、出貨單,還包括銷售狀況等。這對于希望通過開發新產品激活市場的康師傅而言,無疑是相當寶貴的第一手消費者信息。針對更廣大的傳統經銷商渠道,康師傅則希望與他們結成“生命共同體”的戰略合作伙伴,通過IT系統化協助傳統經銷商提高其對進存銷的管理能力。

 近幾年,康師傅每年都要開發大概150種口味的新產品,而2011年會更多。魏應州已提出要求,新產品不能為了開發而開發,要進一步降低淘汰率。“老板要求比較嚴格,叫做二選一或者三選二。”林伯龍形象地將這些新產品比作孩子,與成熟產品相比它們是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以前是新產品越來越多,好像小孩越來越多,沒人認養,也照顧不過來;現在老板要求開發的新產品要有人認養,這樣才能真正把市場做大。

除了開發新產品,康師傅還嘗到了產品結構調整的甜頭。

 雖然康師傅也一度在產品包裝結構的調整上跌過跤,比如在2002年前后康師傅方便面遭遇自身增長瓶頸時,曾經嘗試在改變包裝上做文章,推出從碗面到杯面、桶面等各種外形的產品,不過收效甚微,但是康師傅并未就此止步對產品包裝結構的摸索。到目前為止,康師傅容器面(碗面、杯面)銷售額的占有率為70.1%,其方便面產品中袋裝面與容器面的比例是1.3:1.

 劉乾宗透露,康師傅希望下一步能做到1:1.而在方便面的發源地日本,這一產品結構變化更加明顯,現在已經是4:1.中國城鎮化的加速無疑是方便面這一產品結構調整趨勢的重要推力。

 品牌制造商與當地消費者之間有距離,不同區域的消費者需求也不同。如果準確知道當地消費者需要什么,才會做出更符合其需要的東西“.

攪活一池水 跨界方便食品做大生意

 康師傅每年都做消費者調研,劉乾宗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哪些消費者新加入吃方便面,他們是從哪個群過來的;哪些吃方便面的又轉出去吃別的,吃的是什么。

 2010年中國年人均消費方便面是32包,比上一年的30包有小幅提升,而且去年的產量也出現了3.4%左右的增長。不過,相比方便面消費大國韓國人均消費方便面接近70包,中國方便面企業看似大有作為。但是,劉乾宗很清楚,不能坐等市場的自然成長。

 ”如果大家都不投資,或投資不夠多,沒有挑戰目標,市場是不會成長太快的。你們會等我們嗎?不會,你們會吃別的東西。“劉乾宗和同事要做的是,”要有很積極的態度,透過電視廣告,通過很多新產品,不斷地提醒你們,方便面真好,有方便面真好,請多吃方便面“.

 劉乾宗已經留意到,消費者對于”吃什么更健康一點“越來越關注,那方便面為什么就不可以呢?”很多人覺得,吃新鮮的菜比較有味道,比較健康。以前我們會自己用小鍋煮方便面時,加一點蔬菜打一個雞蛋,現在如果我們把它產品化是不是更好。“

 此外,康師傅希望其方便面業務不再局限于方便面本身。”競爭只是在產業里面,這塊餅不容易做大,如果把整個方便食品當做舞臺,我們現在的市場占率就很小,了不起到10%.“劉乾宗開玩笑地說,如果”方便食品“是指可以吃飽的東西,那麥當勞都是其對手,”這樣的話,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忙50年都不夠“.

 細心的消費者已經留意到,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康師傅推出了一款名叫Soup noodle的方便粉絲。方便粉絲是康師傅基于方便面對”方便食品“領域最謹慎、最保險的嘗試。在它之前,四川的光友、白家,白象等企業在這個細分市場都已經做得不錯。

 劉乾宗肯定,除方便粉絲外,康師傅在”方便食品“上還將繼續推出更多新產品,但他未透露下一步計劃。不過,從康師傅內部的組織架構上來看,大舉進入”方便食品“已是箭在弦上。記者留意到,所有被訪者名片上原來的”方便面事業群“都已經改為”方便食品事業群“.

 其實,這種相關聯的跨產業發展,不僅康師傅看到了,它的”泛對手“也在行動。2010年,速凍食品”灣仔碼頭“在超大、一線城市的商超推廣、銷售單價超過10元的冷凍面,大塊冷凍牛肉、大支鮮蝦、真正的蔬菜,對有較高消費能力且注重飲食品質的消費者確實有吸引力。

 風險意識很強的康師傅,對于”跨產業“競爭保持足夠的冷靜。”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我們如何強化方便面的優點,方便面的價值,方便面的方便性,我們一定是聚焦方便面做方便食品。“劉乾宗清醒地知道這一點。所以,即便擁有令快消品同行很艷羨的渠道通路資源,康師傅也不會盲目去做不熟悉的產品。

 劉乾宗希望的康師傅方便食品是,”讓你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有機會嘗得到,也讓你隨時買得到“.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康師傅

康師傅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天津市,主要在中國從事生產和銷售方便面、飲品、糕餅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經營。公司于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本公司的大股東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分別持有本... 查看本品牌>>

對康師傅品牌有興趣,在線留言咨詢

您的姓名:
*必填
聯系電話:
*必填
聯系微信:
回訪時間:
代理區域:
*請選擇您想代理的區域
留言內容:
 


我已閱讀并同意隱私權相關政策
驗 證 碼:
 
溫馨提示:留言后即可查看聯系方式并享受廠家更多優惠和支持!

快捷留言>>

核心內容:康師傅方便面

品牌熱榜

 
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