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

    手機掃一掃下載
    好妞妞官方

    找產品 招代理 更方便

  • 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
    好妞妞官方

    更多商機 更多資訊

產品
幫您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茶旅融合新模式 打造全新茶葉市場

來源: 食品飲料新聞資訊 | 2016-10-28 08:32:20 By 而立 閱讀(744)

近幾年,我國茶園面積穩定增加,茶葉產量不斷提高。2010年,全國農業統計調查顯示,全國有21個省區的900多個縣從事茶葉種植與生產,茶園面積2925萬畝。5年過后,茶園面積增加了1/3,達到4316萬畝。而各主要產茶省份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在產業政策上依舊鼓勵茶葉種植,發展茶園面積。

茶葉市場正在經歷深度調整,產能嚴重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避免出現茶園荒蕪、茶農收入劇烈波動的局面,是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一直深入思考的問題。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抓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大力推動的產業,而茶鄉旅游可以說是其中特色的一個部分。茶產業本身橫跨二三產業,旅游產業則綜合帶動力強,茶鄉旅游這種新型產業模式,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品牌疊加、協同發展,既是茶資源、茶產品綜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備受歡迎的旅游新模式。

 為有效推動茶產業二三產業融合,支持產區政府深度挖掘茶產業、茶文化,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旅游合作專業委員會和四川雅安市名山區政府日前在雅安名山區舉辦了以“鄉村旅游發展--縣域整體規劃發展模式”為主題的2016中國(名山)茶鄉旅游發展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茶鄉旅游急需開發,要結合全域旅游的理念,立足大區域,著眼大旅游,策劃大項目,打造新業態。

 有著“雨城”之稱的四川雅安,尤其多夜雨。10月15日早晨,小雨洗刷過的名山縣清新濕潤,縱橫交錯的梯形茶山在薄霧濃云的籠罩下越發顯得蔥郁,氣勢蔚然。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與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旅游合作專業委員會共同命名的“蒙頂山茶葉公園”--中國以茶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公園在這里正式掛牌。

 名山縣發展茶旅融合具有先天優勢:一是茶文化源遠流長;二是茶園規模大、品質高、環境優良;三是茶產業現代化、特色化。以“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茶祖故里,世界茶源”等主題打造的蒙頂山,在名山區相關部門的整體規劃和規范管理下,已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型茶旅之地。“名山是茶鄉旅游發展非常典型的一個地區,此次為蒙頂山授牌,也是對名山區茶旅開發的肯定和對創新發展模式的認定。”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周啟疆表示,名山區以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依托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品質提升、助力脫貧的發展思路或許能給全國各產茶區的政府以啟發。

扶貧抓手 致富出路  發展茶旅意義大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持續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所謂產業融合,指的是以農業為基本依托,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供給側和休閑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收。周啟疆說,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茶鄉旅游可以高度融合地方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方特色、親身體驗等內容,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世界茶旅聯盟主席、峨眉山樂山大佛旅游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馬元祝指出,茶產業和旅游業關聯性極強,茶產業賦予了旅游業新的內涵,旅游業助推了茶產業更新升級。縱觀國內著名產茶地區,很多都在探索茶旅融合之路,不同的模式催生了一批成功案列:一是品牌景區+品牌茶企模式,如福建武夷山+大紅袍,兩塊金字招牌互動融合,幾棵老茶樹成了游客必看、必游的景點和重要的茶旅精品線路。我國臺灣阿里山、日月潭+烏龍茶,已成為臺灣旅游精品線路。二是品牌茶企+精品茶園模式。八馬茶業多次舉辦安溪尋茶之旅,通過體驗采茶制茶流程,感受茶產品溯源品質,加深了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信任和推崇。三是茶館+民俗+旅游模式。順興老茶館、北京老舍茶館將茶藝、民俗表演和旅游有機結合,既豐富了旅游體驗,又促進了茶文化推廣。

 “農民要致富,旅游是出路。”旅游局原巡視員邵春說,休閑農業平均土地產值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值的6.22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產值是全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名山區副區長王欣用一組數據充分地證明了茶旅對于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意義,“2016年上半年,全區旅游接待187.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2億元,鄉村旅游提供業崗位2000人,新增直接業人數1500人,輻射帶動業人數1.5萬人,農民年人均旅游收入增長4.5%.”

 四川峨眉山景區的實踐成果也佐證了這一點,“通過發展茶旅,景區茶農人均收入從2005年的800元躍升到2015年的3萬元左右。”馬元祝介紹說,峨眉山茶旅已經成為帶活地方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確保和諧發展的民生品牌。該景區10年來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引導邊遠山區茶農培育、改良高山綠茶有機茶園和生態茶園10萬畝,因地制宜發展了茶園觀光、采茶制茶體驗、農家茶餐等休閑旅游產品。

全域旅游 產業融合  茶旅發展思路需轉變

 “我國的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每年都在增加,已經初步現代化了,但是旅游資源開發還未跟上,”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原調研員封槐松指出,茶鄉旅游急需開發,建設要加快,規劃要先行,管理要跟上。

 茶旅在產業融合上的發展思路,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楊建勇認為,“應該通過產業聯動、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等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收。”

 “景區小散差,競爭力是不夠的。要搞跨界融合,搞綜合體,”邵春指出,茶鄉旅游要結合全域旅游的理念,立足大區域,著眼大旅游,策劃大項目,打造新業態。

 茶旅融合不是兩個產業的簡單結合,馬元祝強調說,要以茶為主題,以茶基地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將茶園建成旅游景區,將茶產品開發成旅游產品,將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實現茶旅文化一體化、茶旅品牌一體化、茶旅產品一體化。

如何推進茶旅融合,馬元祝提出四點建議:

 培育大基地  高品質的茶園是茶鄉旅游的基礎,應將許多小規模的茶園、茶場連接成大群體式茶基地,并按景觀要求提升美化,實現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形象特色化。比如峨眉雪芽茶業集團,精心培育了橫貫峨眉山景區和洪雅的20萬畝高山有機綠茶和林間茶生態茶園,散布于游客旅游線路之間,茶景交融、相得益彰,成為峨眉山新的特色景觀。通過“茶園+旅游”,可以把消費者吸引到茶園,不僅關注茶產品本身,也關注茶園的土壤、水源、空氣、環境,并親身體驗種茶、采茶、制茶全過程,能夠幫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茶,進而樹立對茶品牌的高度信賴,還能引導人們更加關注環保、關注健康、關注藍色星球和綠色家園。

 開發大產品  結合現代旅游業發展形態,深挖地方茶文化內涵和茶產業特色,開發豐富多彩的茶旅產品和線路。如提升茶園環境開展生態茶旅、延伸茶俗茶事開展節慶茶旅、創新茶藝表演開展休閑茶旅、挖掘茶葉功效開展養生茶旅、結合宗教文化開展修行茶旅,同時開設親子式茶旅、游學式茶旅、探險式茶旅等,滿足不同層面、不同類別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茶旅產品的吸引力。

 推進大營銷  應把旅游和茶業進行一體化包裝推廣,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造勢,不論是品牌打造、廣告宣傳,還是各類茶事活動、旅游推介活動,都做到茶業與旅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聯袂亮相、相得益彰。如“一山一茶、峨眉雪芽”廣告語,是茶和景區宣傳上的有機結合。同時,還要順應互聯網、大數據的新趨勢,大力推進網絡營銷、營銷。今年峨眉山茶博會期間,打造了茶博會官方網站,與峨眉山識途網以及京東、天貓等連接,構建了大峨眉山茶網絡宣傳和電商交易平臺,實現全年不間斷實時在線交易。今后還要借力世界茶旅聯盟和其他茶旅組織,匯集茶旅產業大數據,構建世界茶旅電商大平臺,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茶旅企業和消費者都可即時了解各地茶旅的交易動態、價格行情、消費趨勢,并進行網上交易,用互聯網、大數據為茶旅產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搭建大平臺  在共享經濟成為世界發展主流的,任何茶企、任何景區要想單打獨斗、困守孤島,都必將被市場拋棄和淘汰,必須“開放、合作、共享、共贏”,構建大平臺,促進大發展。為此,今年的峨眉山茶博會,牽手武夷山、黃山、廬山、西湖、中茶集團、京東集團、歐洲旅游聯盟組織--歐榮集團、世界茶聯合會等12家著名茶旅景區、企業集團,共同成立了“世界茶旅聯盟”并落戶峨眉山。目的是打造一個世界性的茶旅產業合作交流大平臺,和茶旅業界同仁一道,推動茶旅融合和茶鄉旅游的理論研討、模式創新、業態培育和產品推廣,讓中國茶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行業分類:飲料 | 核心內容:茶葉市場

  • 2024/11/8至2024/11/10